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孕期保健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改良式中药溻渍治疗产后早期缺乳的临床观察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9-06
产后6个月坚持纯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1]。产后早期缺乳指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很少甚至没有分泌, 乳汁不能满足婴儿日常需要的一种临床常见现象。目前, 母乳分泌不足是大部分母亲未进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 从而导致母乳喂养率下降[2]。西医治疗产后缺乳效果欠佳, 而且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产妇因缺乳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而焦虑影响母乳喂养会导致错过初乳期, 甚至使产妇丧失母乳喂养的信心。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中药疗法, 包括针刺、按摩、食疗等, 需要根据患者依从性及医者经验进行实践。如何有效降低产后缺乳, 同时应用中医药特色进行缺乳治疗, 提高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 已成为当务之急。本院妇产科选取产后早期缺乳的初产妇, 运用改良的中药溻渍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产后早期缺乳初产妇8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 (27.22±2.78) 岁;学历:大专及以上35例, 大专以下5例;分娩方式:顺产25例, 剖宫产15例;新生儿性别:男19例, 女21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 (3 537.68±302.29) g。治疗组平均年龄 (27.56±2.84) 岁;学历:大专及以上30例, 大专以下10例;分娩方式:顺产24例, 剖宫产16例;新生儿性别:男20例, 女20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 (3 597.40±304.70) g。两组产妇年龄、学历、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证, 临床表现为产后乳汁分泌少, 甚或全无, 乳房胀硬或痛, 胸胁胀闷, 神志抑郁, 或有微热, 食欲不振, 舌质正常, 苔薄黄, 脉弦细。
 
1.3 纳入标准
初产妇年龄23~40岁;顺产或剖宫产后, 有母乳喂养意愿者;产后母婴同室相处;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乳房疾病、高危妊娠、慢性乙型肝炎及血液系统疾病或重要器官疾病者;未按规定用药, 无法评定疗效或资料不全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或中途退出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按常规给予母婴同室、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技术指导及产后饮食指导, 如5 d内应饮食清淡, 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8 h后双侧乳房给予中药溻渍治疗。中药溻渍处方:漏芦、丹参各30 g, 炒王不留行籽、路路通各60 g, 瓜蒌15 g。取8剂混合碾碎制成30~60目筛的粉末, 将药粉装入特制的能覆盖整个乳房的棉布袋中, 将药袋浸润湿透, 微波炉加热2~3 min, 热度达45~50 ℃。将加热后的药袋紧贴于双侧乳房, 药袋外面用一次性保鲜膜覆盖, 预防药物外渗, 同时防止药袋散热。中药溻渍时注意为产妇保暖, 根据产妇对热度的耐受程度移动药包避免烫伤。治疗结束后擦干药液, 休息30 min后方可外出, 同时检查皮肤红晕程度及范围。每日治疗2次, 每次30 min, 两次间隔至少6 h。药袋每2 d更换一次药物, 冷却后冰箱保存, 乳房溻渍持续使用4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是指产后第1次医务人员用拇指和食指向胸壁按压产妇乳晕时黄色或清的乳汁溢出时间[4\];泌乳量:每日有效母乳喂养次数≥6次评3分, 每日4次或5次评2分, 每日≤3次评1分 (以婴儿吸吮时产妇有下奶感, 且能听到婴儿吞奶声, 吸吮后婴儿哭闹停止, 或能安静入睡为有效母乳喂养) [5]。②乳房胀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0代表无痛, 10代表最痛。③产妇满意度调查[5]:产妇出院前1 d采用2010年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中的产妇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调查表包括5个维度20个条目, 满分100分, 90分以上为满意, 80~90分为一般, <80分为不满意。④产妇有无烫伤、不耐受等不良反应。每日17∶00由同一个责任护士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评估两组产妇术后24 h内、24~48 h、48~72 h、72~96 h的泌乳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烫伤及不耐受等, 统一记录于评价表上。观察时间为治疗4 d后, 出院前1 d或出院当天做满意度调查。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 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两组初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早期缺乳初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24 h 24~48 h 48~72 h 72~96 h
 
治疗组 40 10 15 15 0
 
对照组 40 9 13 16 2
(2) 泌乳量评分比较
24 h内, 两组初产妇泌乳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4 h后, 治疗组初产妇泌乳量明显增多, 且高于同期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早期缺乳初产妇泌乳量比较 (例)     下载原表
 
 表2 两组产后早期缺乳初产妇泌乳量比较 (例)
(3) 乳房胀痛评分比较
24 h后, 治疗组乳房胀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产后早期缺乳初产妇乳房胀痛评分比较 (分, ±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24 h 24~48 h 48~72 h 72~96 h
 
治疗组 40 0.147±0.031 1.282±0.319△ 1.778±0.413△ 1.778±0.422△
 
对照组 40 0.145±0.029 2.252±0.491 2.346±0.374 2.346±0.364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P<0.05
 
(4) 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初产妇满意度为9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 (P<0.05) 。见表4。
 
表4 两组产后早期缺乳初产妇满意度比较 (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率 (%)
 
治疗组 40 38 2 0 95.0△
 
对照组 40 32 3 5 80.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和烫伤发生, 且无患者退出。
 
4 讨论
中医认为产后泌乳与心、肝、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及气血均有密切关系。《胎产心法》载“产妇冲任血旺, 脾胃气壮, 则乳足”, 《傅青主女科》中记载:“今产后数日, 宜其有乳, 而两乳胀满作痛, 是欲化乳而不可得, 非气郁而何……治法宜大舒其肝木之气, 而阳明之气血自通, 而乳亦通矣, 不必专去通乳。”产妇产后气血衰弱、气行无力、情志所伤、津液匮乏等都会引起产后缺乳[6], 且气血不足常伴有肝郁气滞。
 
中药溻渍是中医外治法的组成部分, 《理瀹骈文》是中药外治分支科学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它提出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更是将中药外治法从理论到实践推向一个全新高度, 后世医家多沿用此理论确立中医外治法的理、法、方、药。现代研究表明, 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 使平时呈闭锁状态的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改善局部微循环, 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 加速致痛物质排除, 减少缓激肽、前列腺素等内源性物质的释放, 同时促进药物吸收[7]。本科室改良的中药溻渍法药物与乳房接触面积广, 可充分发挥热效应及药理效应的双重作用。
 
本研究溻渍方中王不留行籽味苦、性平, 归肝、胃经, 能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苦泄宣通, 行而不留, 具有行血脉、通乳汁之效。漏芦味苦寒, 归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等作用[8], 用于乳痈肿痛, 乳汁不通。瓜蒌味苦寒, 归肺、胃、大肠经, 清热涤痰, 宽胸散结, 治疗结胸痞满、乳痈[8]。路路通味苦性平, 归肝、肾经, 有疏通气血而下乳之功效[8]。丹参味苦性微寒, 归心、肝经, 能活血化瘀, 是妇科调经要药, 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效[8]。诸药合用, 可以达到疏肝解郁、宽胸理气、醒脾下乳、通络行乳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初产妇实施中药溻渍干预, 疗效显著, 能够加速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 改善乳房微循环, 通畅乳腺导管, 从而减少乳汁淤积, 减轻乳房胀痛, 提高产妇身心舒适度。产后泌乳的增加, 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及产妇身心舒适度的提高, 极大地增加了产妇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同时增加了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改良的中药溻渍方法简便易学, 居家使用方便, 产妇和家属容易接受。因此,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心翠.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产妇早期泌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 (6) :198-199.
[2] 罗梅, 刘大纯, 何倩倩, 等.2 285例产妇产后缺乳发病情况及中西医诊治状况分析[J].重庆医学, 2016, 45 (23) :3262-3264.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4李兰兰, 冯莺, 叶君儿, 等.耳穴贴压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16, 30 (4) :419-422.
[5] ESFAHANI M S, BERENJISOOGHE S, VALIANI M, et al.Effect of acupressure on milk volume of breastfeeding mothers referring to selected healthcare centers in Tehran[J].Iran J Nurs Midwifery Res, 2015, 20 (1) :7-11.
[6]胡国华.祖国医学对乳汁生成及缺乳原因的认识[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1987, 6 (2) :50-53, 15.
[7]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258.
[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年版)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杜巧婷 陈萍 任先丽 崔翠林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