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孕期保健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胎位不正 中医外治法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08-13
艾灸至阴穴配合不同体位治疗胎位不正的疗效观察

胎位不正是造成难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引起 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胎位不正一 般包括臀位、 横位、 斜位等,临床上常用膝胸卧位或艾 灸至阴穴来纠正,但膝胸卧位较难以保持,同时易产生 胸闷、 憋气,故孕妇难以坚持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是经典的中医外治法,该法起 源于《太平圣惠方》 [1] ,其疗效确定 [2-6] 。但目前临床研 究中针对孕妇治疗体位的研究及相关文献报道不多。 根据资料显示,传统施治时,以孕妇坐位、仰卧位、仰 卧屈膝位居多,仰靠坐位未见报道。 笔者采用艾灸至阴 穴配合仰靠坐位治疗胎位不正患者 30 例,并与艾灸至 阴穴配合坐位、 仰卧位、 仰卧屈膝位各治疗 30 例相比 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0 例胎位不正患者均为 2013 年 10 月至 2017 年 5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 经 B 超确诊为臀位、 横位或斜位,排除脐绕颈、 胎儿畸 形、子宫畸形、骨盆大小异常、产道肿瘤等病理性胎 位不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者随机分为 A 组、B 组、C 组和 D 组,每组 30 例。A 组 年龄最小 22 岁,最大 36 岁;孕期最短 30 周,最长 34 周;胎儿胎位为臀位19例,横位7例,斜位4例;初产妇 19 例,经产 11 例。B 组年龄最小 22 岁,最大 35 岁;孕 期最短 30 周,最长 34 周;胎儿胎位为臀位 20 例,横位 7 例,斜位 3 例;初产妇 18 例,经产 12 例。C 组年龄最 小 23 岁,最大 36 岁;孕期最短 30 周,最长 34 周;胎儿 胎位为臀位 20 例,横位 7 例,斜位 3 例;初产妇 18 例, 经产 12 例。 D 组年龄最小 22 岁,最大 35 岁;孕期最短 30 周,最长 34 周;胎儿胎位为臀位 20 例,横位 6 例,斜 位 4 例;初产妇 19 例,经产 11 例。4 组年龄、孕周、 胎儿胎位及孕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胎位不正 中医外治法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

2 治疗方法

4 组均取双侧至阴穴。 患者治疗前排空小便,嘱咐 患者放松心情,闭目守神,保持均匀呼吸,医者一手持 纯艾条,点燃后对准至阴穴,在距至阴穴 2~3 cm 处施 以温和灸,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点按在至阴穴旁,以固 定穴位并达到测温的目的,以免患者烫伤,两穴各治疗 15 min。A 组采用坐位,B 组采用仰卧位,C 组采用仰卧 屈膝位,D 组采用仰靠坐位,其中仰靠坐位要求患者身 体与床铺水平线呈 30°~60°角,以患者舒适为度。 每日 1 次,以患者自感胎儿白天胎动最频繁时段为宜, 连续治疗 7 d 为 1 个疗程,至胎位转正为止。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经 B 超检查胎位为枕前位或头位。 未愈:治疗前后胎位无变化或仅有轻微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符合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 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 P <0.05 表示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 53.3%,B 组为 63.3%,C 组为 83.3%,D 组为 96.7%。C 组和 D 组总有效率与 A 组和 B 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 组总有 效率与 D 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详 见表 1。

表 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未愈 总有效率/%
A 组 30 16 14 53.3
B 组 30 19 11 63.3
C 组 30 25 5 83.3 1)2)
D 组 30 29 1 96.7 1)2)
注:与A组比较 1) P <0.05;与B组比较 2) P <0.05

4 讨论

胎位不正属中医学“倒产” “横产” “胎不正”范 畴,艾灸至阴穴是纠正胎位的经典治疗方法,疗效肯定, 运用此法可调肾气,强胞宫,顺胎气。至阴穴为膀胱经 井穴,本研究通过艾灸激发膀胱经经气,同时维系其表 里经肾经经气,从而达到调衡胞宫气血及矫正胎位的 作用。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具有见效快、操作简 单、安全无不良反应等特点。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 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的疗效优于膝胸卧位,具有即时 效应,而非后效应 [7-10] 。 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艾灸至 阴穴操作时,大部分孕妇会立即有胎动增强的表现,并 有一部分孕妇感觉到胎儿作旋转运动。梅一鸣 [11] 在临 床实践中发现110例患者中有99例在治疗1 d后查B超 即达到转至头位的疗效,得出艾灸至阴穴具有见效快 的特点。 有研究表明,艾灸至阴穴可使肾上腺皮质激素 分泌增多,子宫活动增强,胎儿活动加剧,后两者为纠 正胎位不正的动力学因素 [12] ;也有研究表明,艾灸至阴 穴可使血浆中皮质醇分泌增加,使子宫紧张性增高,子 宫收缩加强 [13] ;尹勇等 [14] 运用动物实验对怀孕家兔艾 灸至阴穴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艾灸至阴穴数分钟后,大 部分家兔子宫运动加快,紧张性增高;王予康等 [15] 通过 B超观察发现艾灸至阴穴可增强子宫收缩和加强胎动。

综上所述,艾灸至阴穴的临床疗效确切,疗程短, 见效快,但很少有人讨论施灸时患者的体位问题。 本研 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艾灸至阴穴治疗时孕妇体位对纠 正胎位不正的影响。 结果显示,坐位的优点是可以自行 操作,缺点是由于孕妇呈屈曲坐位,胎儿活动空间变窄, 不利于胎儿转动;仰卧位优点是孕妇本人姿态相对舒 适,但由于仰卧后腹部表皮拉伸扁平,腹壁紧张度增高, 不能充分放松腹部肌肉皮肤,胎儿转动空间也相对狭 小;仰卧屈膝位解决了仰卧位的问题,使腹壁紧张度降 低,胎儿转动空间相对增大。

临床上不乏艾灸配合仰卧 屈膝位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 [16-18] 。 而仰靠坐位,在使孕 妇腹壁紧张度降低,腹部肌肉放松的同时,也利用了胎 儿胎头重力的作用,使得转动更加容易。 胎儿的重心在 近背侧 [19-22] ,仰靠坐位利用这一重心位置特点,使得臀 位尤其是横位的胎位不正的胎儿,结合重力以及羊水 浮力的协同作用,使其绕本身的轴产生旋转运动,较传 统体位更容易转动纠正胎位。李永堂 [23] 在运用艾灸至 阴穴矫正胎位的研究中提出,孕妇采取的是半仰卧半 坐位,与笔者提出的仰靠坐位一致,并取得良好疗效。 根据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仰卧屈膝位和仰靠坐位灸 治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的疗效优于坐位、 仰卧位,但前 两者之间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 临床艾灸治疗胎位不正有一定指导意义。 当然,艾灸治 疗胎位不正也可以从选穴、灸量、灸治时间等方面继 续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胎位不正。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祁红艳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