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腹泻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02-0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 syndrome,IBS) 属于一种功能紊乱性肠道病变 [1-3] 。本病好发于中、青 年的女性群体当中。本病以腹部胀痛、不适感以及排 便规律及大便性状的异常改变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4-6] 。 根据主要病理表现通常分为便秘型IBS与腹泻型IBS, 其中腹泻型 IBS 对于患者的体力、日常工作等造成的 不良影响较严重,加之女性患者较多,给患者造成较大 的尴尬与麻烦。本次研究均选取腹泻型 IBS 作为研究 对象。目前认为 IBS 的发生与患者的胃肠系统病毒感 染史、心理因素、年龄、性别、职业、药物应用史、 肠道菌群失衡、 脑-肠轴代谢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中 医学理论认为腹泻型 IBS 属于“泄泻” “腹痛”范畴。 主要诱因为肝郁气滞、脾失运化、肾气不足而致胃肠 失和而成本病 [7] 。 常规药物治疗起效较慢,因此在药物 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为客观评估治疗效果开 展本次研究。现将详细情况总结于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12 月间收治 的 86 例腹泻型 IBS 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全部纳 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3 例。 对照组中男 18 例,女 25 例;年龄为 25~65 岁, 平均(41±9)岁;病程 6~16 个月,平均(10.79±5.04) 个 月 ; BMI 指 数 19 ~ 25 kg/m 2 , 平 均 (22.13 ± 3.06)kg/m 2 。观察组中男 19 例,女 24 例;年龄 24~66 岁,平均(41±9)岁;病程 4~18 个月,平均(10.98± 5.12)个月;BMI 指数 19~24 kg/m 2 ,平均(22.09± 2.98)kg/m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 准》 [8]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 识意见》之肝郁脾虚相关标准 [9] 。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之腹泻型 IBS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之肝郁脾虚证相关标准;②就诊前 6 个 月内可见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以及频繁 腹泻,最近 3 个月内每月发作次数>3 d;③经腹部 B 超、胃肠镜检等均未见器质性病理改变。

1.4 排除标准

①病毒性胃肠炎患者,寄生虫感染患者,因食物中 毒、 全身性疾病、 恶性肿瘤等因素导致的腹泻;②有消 化道手术史者;③合并心、肺、肝、肾脏疾病重症,造 血系统、 免疫系统原发疾病患者;④妊娠期、 哺乳期及 围绝经期重症精神性疾病患者;⑤晕针及对本次研究 用药有过敏史者;⑥合并精神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取药物治疗,给予补脾益肠丸(华润三九医药, 国药准字 Z44023376),每次 6 g,每日 3 次,餐后口服; 逍遥丸(湖北午时药业,国药准字Z42020177),每次6 g, 每日 2 次,早晚餐后口服。治疗 30 d 为 1 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取印堂、百会、上巨虚、天枢、三阴交、足三里、太 冲穴。迅速进针,深度约 20 mm,采用捻转提插平补平 泻法,以患者有酸胀麻感,有向腹部放射感为最佳得气, 留针 30 min。使用艾条对神阙、双侧天枢灸 20 min; 腹泻频率过多且寒证较重者于神阙穴上覆盖鲜姜片 灸。每星期 5 次,治疗 30 d 为 1 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积分、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 5-HT、 NPY、CGRP 水平。

3.1.1 主要症状积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10] 计 分。主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每日大便次数、大便性 状、 有无黏液以及排便有无不尽感,每项症状计分范围 为 0~3 分;腹部不适 0 分为无不适腹痛,1 分为轻度不 适腹痛,2 分为中度不适腹痛,3 分为重度不适腹痛;有 无黏液及排便有无不尽感症状,0 分为无症状,偶有计 1 分,经常有计 2 分,每次排便时均有计 3 分;大便性状 0分为正常,1分为不成形,2分为糊状便,3分为水样便; 大便次数每日 1~2 次为 0 分,每日 2~5 次为 1 分,每 日 5~10 次为 2 分,每日≥10 次为 3 分。

3.1.2 心理状态

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症状,50~59 分 为轻度焦虑症状,60~69 分为中度焦虑症状,≥70 分 为重度焦虑症状;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症状, 53~62 分为轻度抑郁症状,63~72 分为中度抑郁症状, >72 分为重度抑郁症状。

3.1.3 睡眠质量

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 [11] 。 PSQI 评分范围为 0~21 分,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 差。

3.1.4 血清中 5-HT、NPY、CGRP 水平检测 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 1 d、治疗 1 个疗程后,以抗 凝采血管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 5 mL,使用离心机 按 3000 r/min 离心 5 min 后,取得上层血清,按 ELISA 法使用全自动型生化分析仪检测上述 3 项指标。

3.2 疗效标准
依据相关文献制定 [12] 。
治愈:腹部各项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大便通畅且每 日不高于 2 次,性状正常。
显效:腹部各项不适症状显著改善,大便次数显著 减少,大便性状基本正常。
有效:腹部各项不适症状有所改善,排便次数有所 减少,性状有所改善。
无效:主要症状未见改善或有加重。

3.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等级数据采 取 Wilcoxon 检验;计量数据采取 t 检验,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均以 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为 34.9%,总有效率为 90.7%;对照 组治愈率为 18.6%,总有效率为 79.1%;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详 见表 1。

3.4.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腹部不适、 每日大便次数、 大便性状、有无黏液以及排便不尽感各项临床症状均 见明显好转,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详见表 2。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3 8(18.6) 12(27.9) 14(32.6) 9(20.9) 79.1
观察组 43 15(34.9) 14(32.6) 10(23.3) 4(9.3) 90.7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 x ± s ,分)

组别 时间 腹部不适 每日大便次数 大便性状 有无黏液 排便不尽感
对照组 (43 例)
治疗前 2.59±0.73 2.96±1.13 2.85±0.63 2.97±1.02 2.76±0.68
治疗后 1.42±0.27 1) 1.06±0.35 1) 0.99±0.21 1) 0.76±0.09 1) 0.89±0.09 1)
观察组 (43 例)
治疗前 2.61±0.71 2.99±1.04 2.89±0.69 2.99±1.01 2.78±0.72
治疗后 0.92±0.23 1)2) 0.42±0.12 1)2) 0.31±0.11 1)2) 0.24±0.07 1)2) 0.31±0.02 1)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 <0.05

3.4.3 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 SAS、 SDS、 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 SAS、 SDS、 PSQI 评分均 有所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治疗后 SAS、SDS、PSQI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 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详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 x ± s ,分)
组别 时间 SAS SDS PSQI
对照组 (43 例)
治疗前 56.76±7.09 54.06±4.73 16.31±5.74
治疗后 41.09±5.26 1) 45.21±3.09 1) 10.02±2.23 1)
观察组 (43 例)
治疗前 56.82±7.13 54.13±4.69 16.44±4.96
治疗后 32.69±4.78 1)2) 36.23±3.17 1)2) 5.36±1.21 1)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 <0.05

3.4.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 5-HT、NPY、CG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后 5-HT 较治疗前有 所下降(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5-HT、NPY、CGRP 水 平均有所下降( P <0.05),观察组 3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 组( P <0.05)。详见表 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 x ± s )
组别 时间 5-HT(ng/mL) NPY(pg/mL) CGRP(pg/mL)
对照组 (43 例)
治疗前 102.37±21.34 143.51±32.06 102.23±23.28
治疗后 94.29±12.01 1) 131.42±25.47 96.47±12.69
观察组 (43 例)
治疗前 102.39±21.41 143.62±31.45 102.29±22.96
治疗后 86.81±10.25 1)2) 120.19±22.09 1)2) 90.25±11.47 1)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 <0.05

4 讨论

腹泻型 IBS 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 的疾病。以腹部不适、间歇性或持续性腹痛、腹胀为 特征,患者腹痛、 腹胀症状可于排气或排便后得到一定 缓解 [13-15] 。另外患者可有排便频率增加及大便性状的 改变,其大便多为不成形的软便甚至为水样便,更有甚 者便中可夹有黏液,患者在排便时可感觉有重坠不尽 感。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其发病原因多与精神紧 张、饮食习惯、某种物质过敏以及急性肠炎病史等因 素有关。以往临床对腹泻型 IBS 一般采取对症治疗, 近些年来有诸多学者在 IBS 病因学范畴提出了新的理 论,患者精神因素及其脑-肠轴代谢异常引发本病。根 据胃肠植物神经病学理论显示,胃肠感觉神经紊乱可 影响胃肠动力学的改变。 人类第 10 对脑神经为迷走神 经,其支配着呼吸与消化两大系统器官的功能活动,因 此,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呼吸、 消化系统器官功能 的失调。5-HT、NPY、CGRP 等神经活性物质,作为神经 递质,在中枢神经与胃肠功能活动之间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信使”作用 [16] 。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多数 IBS 患 者的血清中均可见 5-HT、NPY、CGRP 过高表达。 中医学认为腹泻型 IBS 属“泄泻”范畴 [17-19] 。其 病在脾胃,与肝、肾相关,寒热等外邪侵犯、饮食不节 是致病的外因。患者禀赋脾气虚弱、肾阳不足导致运 化失司痰湿氤氲胃肠,加之患者平素多有情志不调,精 神抑郁或烦躁,肝主情志,土壅木郁而致肝气郁滞,疏 泄失职而横逆犯胃,因此体内水湿难以运化导致痰湿 中阻偏走胃肠,为发病的内部诱因。 因此本病治疗应健 脾益气,疏肝解郁,条畅气机,兼以补肾。 逍遥丸可疏肝 以条畅气机,健脾以补气止泻。 补脾益肠丸能够补脾气 以增运化之功,厚肠固涩以显挽舟之力。针对腹泻型 IBS 患者我院除给予中药治疗外,同时配合针刺、 艾灸 治疗,穴位选用印堂、百会、上巨虚、天枢、三阴交、 足三里、太冲穴等。印堂、百会穴合用可回阳固脱开 窍醒脑,主治眩晕头痛、中风癫狂、泄泻脱肛、不寐健 忘等症。 上巨虚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主治肠痛痢疾、 腹 胀肠鸣、泄泻肠痈。天枢为大肠募穴,主治腹胀腹痛、 泄泻肠鸣、绕脐周切痛。三阴交为足少阴肾、足太阴 脾、足厥阴肝三经交会处,应用广泛,可益血健脾、调 肝补肾,亦有安神助眠之效。足三里为足阳明经要穴, 主治呕吐胃痛、肠鸣腹胀、泄泻痢疾、消化不良等。

肝经的风气水湿由太冲穴向上冲行,可治疗腹胀胁痛、呕逆黄疸。使用艾条对神阙穴、双侧天枢覆盖鲜姜片 灸,对于腹泻频繁、 寒湿较重的患者,可达到温中益气、 涩肠止泻的作用。 以上穴位多属肝脾经要穴,各穴配伍 使用增强了疏肝健脾、固肠止泻、促进脾胃气机升降 的作用。 患者腹泻难愈易出现情志障碍,针刺印堂、 百 会可起到镇静安神等整体调节、身心同治的功效。因 此在腹泻型 IBS 的治疗过程中,中药、 针刺、 艾灸联合 应用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宜于临床运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 1 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 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治疗不仅明确提高了 IBS 的临床疗效并且加快起效速度,发挥了缩短疗程的功 效。我们以症状积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 IBS 主要症状 进行了评估,这种评估方法能够准确地数据化地分析 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两组患者通过 1 个疗 程的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但观察组的临床 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证明了针灸治疗对于改善 IBS 临床症状具有明确功效。针灸治疗对于缓解患者 心理焦虑、 抑郁症状及改善睡眠质量均具有一定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 我们认为这一疗效有利于缓解患者 IBS 的主要症状, 在 IBS 的临床治疗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对两 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分析显示,对照组采取单 纯药物治疗 1 个疗程后,患者血清中 NPY、 CGRP 水平未 见有效下降,但观察组患者同一时间点血清中 5-HT、 NPY、 CGRP 均见明确下降,提示针灸治疗可促进血清生 化指标水平的恢复,从而为腹泻型 IBS 的治疗提供了 基础和保障。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腹泻型 IBS 具有提高临床疗 效、 缩短疗程,快速且更为理想地改善主要临床症状及 血清生化指标,辅助调节患者情绪的明显优势,应于本 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李桂英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