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胃肠疾病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扁鹊心书》神阙灸方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临证体会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11-13
再发性腹痛为小儿常见病,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较为常见,属于中医“腹痛”范畴。柳少逸先生在临床中精于运用非药物疗法,笔者在侍诊学习期间,通读其著作《〈扁鹊心书〉灸法讲解》,多有体会,并在临床中使用《扁鹊心书》神阙灸方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疗效满意。
 
1 小儿再发性腹痛概述
1.1 西医对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认识
再发性腹痛是一种症状突出、体征模糊、病因隐匿的腹部综合征,即发作性腹痛,每月均有发生,至少连续3个月以上,发作严重时会影响小儿的正常活动,而在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1]。再发性腹痛是因其反复发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对患儿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成为临床诊治难点。好发于5~15岁儿童,男女比例约为3∶5。腹痛部位多以脐周为主,极少部分在上腹部。
 
1.2 中医对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认识
中医认为,腹部与足三阴经关系密切,循行在腹部的经脉异常,必会出现相应循行经脉的症状,其中与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关系最为密切。小儿腹痛多因外感、伤食、情志、虫积、脓疡、正虚等因素,造成脏腑虚冷、饮食积滞、腹部中寒、虫积、气血瘀滞、脾胃失和,出现腹部脏腑筋急拘挛、气机失调而引发腹痛。外感病与手太阴肺经关系密切,肺经受邪,可以循经传变而引起腹痛。本病病机为脏腑气机不畅,经络痹阻。
 
1.3 现代医学鉴别诊断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腹痛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属感染性腹痛,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腹痛可见于任何部位,但以右下腹痛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见隐痛或痉挛型疼痛,在两次疼痛发生之间患儿感觉较好。胰腺炎引起的腹痛发病较急,症状较重,腹痛症状往往持续、不易缓解,通过查血常规、血清淀粉酶和超声影像等容易鉴别。胆囊炎腹痛部位一般在上腹部或右季肋区,疼痛放射至右肩背部,血象检查常见白细胞升高,超声提示胆囊有炎性改变。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腹痛容易出现在小腹部或一侧小腹部、下腹部、腰部,通过尿常规检查可见潜血或大量血细胞,超声常可见可靠的诊断依据。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腹型紫癜性腹痛常与皮肤紫癜并存,可能伴有关节型紫癜。大叶性肺炎可能反射到腹部,腰腹部带状疱疹在未发疹之前也有腹痛等症状,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2 神阙灸法
2.1 历代医家对神阙的认识
神阙位于腹部中央,脐居阙位,又称为脐中、气舍、维会等。《医学始源》有“人之始生,生于脐与命门,乃为人体十二经脉生长,五脏六腑形成之根柢也”的论述。《太乙真人薰脐法》有“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泥丸,下至涌泉”的论述。《厘正按摩要术》说:“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户也,故曰神阙。”《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源。”神阙位于任脉,《奇经八脉考》云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上行而外出,循曲骨,上毛际,至中极,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腹里,循关元……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会足太阴于下脘……会手太阴、少阴、足阳明于中脘……上喉咙,会阴维于天突、廉泉;上颐,循承浆,与手足阳明、督脉会,环唇上至下龈交,复出分行,循面,系两目之下中央。”以上引文说明了任脉与三阴经循行密切相关,任督二脉互为表里,督脉又为阳脉之海。神阙总理人体诸经百脉,又为冲脉循行之地,而冲脉又为十二经脉之海。所以神阙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联络贯通,维系周身之气血。
 
2.2 神阙灸方
选取穴位为神阙,灸之具有健脾通腑、理气导滞、固肠止泄、益气固脱、固精止带之功。柳少逸先生认为,神阙为元神出入之阙庭,故名神阙。神阙穴居脐窝正中,仰卧取之,施以灸术,名神阙灸方。因脐窝和脐壁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又因施灸对象为小儿,其皮肤娇嫩,恐误伤,所以隔物灸相对安全。小儿再发性腹痛常用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隔姜灸选用鲜姜捣烂挤压成饼,或将鲜姜切成2 mm厚度姜片直接使用,具有温通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附子经粉碎后挤压成饼,或附片经水泡软后使用(一般用制附片),具有温阳散寒之功。施灸要领:以一手持艾条悬灸20~30 min,每日1次,或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考虑到患儿不易配合,艾炷直接灸仅用于稍大患儿,不易配合或年龄小者,必须使用隔物灸(隔姜灸或隔附子灸),以免发生危险,通常隔物灸疗效更好。
 
3 病案举隅
3.1 病案1
患儿,女,6岁,2017年5月11日初诊。主诉:发作性腹痛1年余。现病史:患儿母亲代述,1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阵发性,有时每日发作1次或数次,或数日发作1次,无明显规律。腹痛发作时或伴呕吐,或伴腹泻。疼痛持续时间数分钟至1 h不等,疼痛部位多在脐周。多次于腹痛发作时就医,查体、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均未见阳性体征,今来诊。诊见患儿腹痛发作过后,精神可,平素饮食尚可,体质发育基本良好,无呕吐,无腹泻,无发热,舌质淡、苔剥,脉象略滑。查体腹软,未触及包块,无明显压痛点。中医诊断:腹痛,辨证属脾胃虚弱。治法:温中健脾,散寒止痛。处方:神阙灸方,每日以纯艾条隔姜片悬灸神阙穴30 min,连续30 d。患儿灸疗期间未复发,停灸,随访半年腹痛未发作。
 
3.2 病案2
患儿,女,6岁,2019年1月12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性腹痛,伴腹泻20 min。现病史:患儿母亲代述,患儿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阵发性发作,常伴有腹泻,无发热,发作时间无规律,疼痛持续时间0.5 h左右,局部按揉后腹痛止。多次送医院检查,无阳性体征,间断服用药物,无明显疗效。此次无明显原因出现腹痛伴有腹泻,故来诊,来诊前大便2次,质稀,无脓血。诊见患儿两手按肚脐部,无呕吐及腹泻,无发热,平素饮食尚可,体质发育可,舌质淡、苔剥,脉略滑。查体腹软,未及包块,脐周压痛明显。中医诊断:腹痛,辨证属脾胃虚弱。治则:温中散寒,健脾和中,止痛止泻。处方:神阙灸方,每日以纯艾条隔附子饼悬灸神阙穴30 min,连续30 d。患儿灸疗期间未复发,停灸,随访半年腹痛未发作。
 
3.3 病案3
患儿,男,8岁,2018年3月20日初诊。主诉:发作性腹痛伴发热6年,再次腹痛伴发热1 d。现病史:患儿自述和父母代述结合,患儿自小体弱,易外感,6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腹痛,腹痛发作时,一般伴有发热,偶尔伴有咳嗽,多次至莱阳某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升高,腹部超声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西医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头孢呋辛、山莨菪碱等输液2~3 d,腹痛发热即可控制,但反复发作,患儿家长极其烦恼,前来就诊。刻下症见患儿发热伴腹痛1 d,体温38.9 ℃,以手捧腹,1 d前先出现咽喉不适,轻微咳嗽,后出现脐周疼痛,呕吐1次,无腹泻。本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30%,淋巴细胞:68%;超声检查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精神尚可,大便略干,纳差,舌质稍红、苔薄,脉数。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腹软,上腹、脐周压痛明显,麦氏点压痛(-),墨菲征(-)。中医诊断:外感发热,腹痛。治则:解表清热,调达枢机。处方:大椎灸方合神阙灸方,取大椎、内关、曲池、合谷、神阙。施灸方法:手持纯艾条悬灸30 min,每日2次。施灸30 min后,热退,腹痛消失,次日复诊诸症消失。施灸方法改为:手持纯艾条悬灸30 min,每日1次,连续施灸30 d。施灸时注意排烟。随访1年,患儿父母在家经常为患儿使用神阙灸方悬灸,患儿体质明显增强,外感次数减少,腹痛未再发作。
 
4 体会
柳少逸先生认为,神阙灸方是《扁鹊心书》灸法的经典组方[2],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疗效较好。临床医生用此方无效者,关键之处在于灸量把握不到位或艾灸时间不足,从而影响疗效。临床上,施灸时间一般为20~30 min,对于病情反复或体质偏弱者,施灸时间往往需要延长。施灸神阙穴时,要使腰部感到有温热感,甚至有透汗的感觉或反应,达到“透灸”的疗效为最佳。为什么柳少逸先生对神阙灸方独崇?这与神阙所处位置与足三阴经循行有关,神阙穴下便是小肠,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也是在火旺土健的前提下发挥的。在位置上,神阙与命门前后呼应。正常情况下,两肾之间的命火温暖周身,使任督有充足的阳气,使周身之气循环无端。异常情况下,命门火衰又可以通过施灸神阙来达到温补命门的作用。小儿再发性腹痛是脏腑功能阳气偏弱所致,用《扁鹊心书》神阙灸方有安和脏腑及经络之功,故能获得良效。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柳少逸.《扁鹊心书》灸法讲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孙忠强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