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消化不良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小儿腹泻中医推拿辨证治疗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09-07-07
  小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是小儿在夏秋季节最易发生的儿科常见疾病。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对35例腹泻患儿采用推拿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均系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月龄:4~23个月,其中不满1周岁者13例,1周岁以上者22例;病程3~50日;便次:3~15次/日,治疗次数:2~18次,平均为6次。
  
  2 治疗方法
  
  2.1 基本方法 揉腹以调节胃蠕动;拿天枢以行气消胀;分阴阳以平衡阴阳,调和脏腑;运土入水以止泻;推小肠以分清别浊;拿曲泽以调理胃腑,助消化;揉龟尾,推上七节骨以升提中气;捏脊以健脾和胃。
  
  2.2 辨证增用手法
  2.2.1 寒湿泻:症见大便稀薄多沫,色淡无臭或臭味较轻,腹痛肠鸣,面色淡白,厌食,口不渴,多伴有外感表证,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增用推三关、外劳宫以温阳散寒;揉一窝风以温中行气止痛,配补脾土以健脾化湿,温中散寒,推补大肠以固涩止泻;掐揉五指节以解表散寒。
  2.2.2 湿热泻:症见暴注下迫,烦渴欲饮,泻多黄水,肛门红肿,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增用推板门以清胃热,止吐泻;推四横纹以调中行气,清热消胀;清大肠、揉天枢以清利肠腑湿热积滞;清胃经以清中焦湿热;退六腑以清热化湿,与龟尾相配,以利湿止泻。
  2.2.3 伤食泻:症见大便量多,酸臭如败卵,含有未消化乳食残渣,腹胀满痛,泻前哭闹不安,泻后痛减,肠鸣失气,常伴有恶心呕吐,口嗳酸气,纳呆,苔厚或垢腻,脉滑。增用补脾经、揉中脘、揉板门、摸腹以健脾和胃,行气消食;清大肠、揉天枢以舒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以利肠止泻,逆运内八卦,以和中顺气,健胃降逆,消宿食。
  2.2.4 脾虚泻:症见久泻不止,时作时止,大便稀薄,夹有乳块或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日泻数次或十余次,食饮不振,精神疲困,面黄,舌淡,苔厚腻,脉沉无力。增用补脾经、补大肠,以健脾益气,固肠止泻;推三关、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摸腹,以温中回阳,健脾止泻;按百会,掐左端正,以升阳举陷止泻。
  上述手法中,揉腹需30周;捏脊2~10遍;按百会3~5次。掐、揉、推、分、运法各需50次。
  
  3 疗效评定标准
  
  大便1~2次,日,便质成形为痊愈;大便2次/日,便质成形,或每日2次以上,便质不完全成形为有效;便次及便质无明显改变者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本组35例患儿中,寒湿型9例,经治痊愈6例,有效3例,无效0例;湿热型7例,经治痊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伤食型11例,经治痊愈10例,有效1例,无效0例;脾虚型8例,经治痊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和治愈率达94.3%,无效率为5.7%。
  
  5 体会
  
  推拿辨证治疗小儿腹泻,具有无痛苦,无副作用,易于接受、疗效确切的特点。因小儿为钝阳之体,脏腑清灵,只要在于脏腑相关的体表部位施以轻微的刺激,即可起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使疾病处于康复。
  小儿腹泻虽有虚有实,从疾病初期看,实多虚少,但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正气较易受损而转为虚证。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规律,手法应以补虚为主,泻实为辅。一般在发病初期或初次治疗时多施泻法,而后多施补法。
  对用药无效患儿,在推拿期间应停服药物,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同时必须嘱家长定时哺乳或喂食,进食间隔在4~6小时,食物应易于消化,营养丰富。要根据患儿便次多少和脱水情况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由于小儿病情变化迅速,如果便次过频或腹胀加重,应密切注意合并症的发生,及时处理。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