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感冒流感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流行性感冒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5-01-11
    《温病论治探微》一书,是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长春中医药大学岳冬辉博士编著的一部力作,新近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知名的温病学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健教授为之作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书在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重典雅的封面设计。玫瑰紫色的基调下,上页淡墨山水与下页的浓墨色块虚实对应,纵向的双鱼尾内大字书名与多列小字的简介内容贯通上下,组成了一个阴阳互通、博古融今的现代中医图式,既体现了中华传统科技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又体现了现代中医稳重厚实而不失灵活变通的品质与审美,突出了本书以历史脉络为线索研究温病学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学对温病的认识由来已久,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但从商周典籍关于“疫”与“温疫”的记载,到《黄帝内经》伏寒化温与运气致疫理论的萌发,先秦两汉以至晋唐,温病皆隶属于伤寒范围;经过两宋金元时期的变革发展,温病始脱离伤寒的藩篱;至明清时期,才逐步总结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治方法。该书从源流发展、代表性医家、防治方法和流行性感冒研究四个方面谋篇布局、归纳整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学习和掌握中医温病学理论体系的新颖视野、独特角度,颇有其新意。
 
    温病尤其是急性传染性热病,发病急、传变快、病情重,危害性大,从2003年的SARS流行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从近年来国内一直存在的禽流感疫情到国际上艾滋病的一直存在,从以往的非洲疟疾疫情到今年非洲埃博拉疫情的爆发,烈性传染性疾病不断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关注,整理和研究温病诊治理论和方法,对于现代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岳冬辉博士在长期潜心于《黄帝内经》及其五运六气学术研究的同时,更是用心研究温病学领域的学术问题,在温病学领域研究上深有造诣,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又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深得同行的好评,现又由博返约、取精用弘,编撰出版温病学研究专著,科学地辨析历代各家温病学思想理论、学术经验、防治方法、用方用药的细微之殊,显示出了较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理论水平。
 
    上篇
 
    温病源流与发展
 
    温病学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书上篇《温病源流与发展》,分“初起认识”“逐步发展”“深入研究”“成熟完善”四个时期来论述,对温病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其相应时期的学术发展水平,作了较为深入的考察、梳理和研究。这四个时期分别对应的是先秦两汉、魏晋隋唐、两宋金元和明清时期,不同于现代《温病学》教材中“战国隋唐萌芽阶段”“两宋金元成长阶段”“明清形成阶段”和“新中国以来的提高时期”的四期划分,是一种创新的提法,独辟蹊径,比较符合客观的历史进程,有其合理性。四期的论述详略有别,重点放在温病学作为独立学科形成的明清时期,尤其对以吴又可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和四大温病学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和王孟英为代表的核心学派作了详细精当的解说。
 
    中篇
 
    历代医家对温病的认识
 
    温病代表性医家的学术经验,是温病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温病学认知与实践的鲜活体现。中篇《历代医家对温病的认识与诊治经验》,从生平事迹、时代背景、代表性著作、创新提法、特色理念、辨治思路、治法创方、用药特色、主要成就和社会影响等各个层面,对历代14位代表性医家作了较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如庞安时之寒温分治,刘河间之火热致病论与寒凉泻火之治,张凤逵之暑病论治,吴又可之创建温疫学说,周扬俊之温、热、暑、疫之辨,戴天章对瘟疫、伤寒之辨识与运用,杨栗山治疫从大运辨温寒入手,余师愚从运气论疫并强调君相二火加临变衍,吴鞠通创立的三焦辨证体系,雷少逸论治时病主张寒温合一、新感伏气并论,柳宝诒之伏气温病观,张锡纯之以伤寒统治温病和温疫以“毒”立论,程门雪之寒温统一观和温病用苦寒的见解,王乐匋之寒温并重并用与护阴化湿泄热之治。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医家不断地辩论争鸣,不断地交流碰撞、渗透融合,学术内涵不断拓展深化,辨治方法不断改进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温病学理论认知和临床辨治水平的提升。
 
    下篇
 
    温病的防治策略与治法
 
    温病学的防治方法与方药运用,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下篇《温病的防治策略与治法》包括治疗与预防两方面。该篇首先阐述了温病的治疗策略,认为治疗策略的确定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应注意审因论治,辨明病邪性质;据证论治,确定证候类型;兼顾邪正,察明邪正消长;详审标本,辨明本证兼证;因人施治,注意体质差异;知常达变,灵活掌握病情。在辨证治疗上,辨分温病的病因性质、病机变化及其规律,总结出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和解表里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等11种温病常用治法理论阐发有深度,临床应用有广度,既系统全面又切合实际,于临床颇有参考价值。
 
    附篇
 
    流行性感冒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
 
    附篇《流行性感冒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包括“流行性感冒中医学研究概述”和“中医药防治流感病毒实验研究概述”两部分,系统研究了流感的临床诊治、理论探索及其防治的生物学机制,对包括SARS和禽流感等烈性传染性流感在内的温病,均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是作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研究的同时,对近年来流行性感冒的现代研究进展所做的系统回顾与总结,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这种从文献整理出发,又能结合中医临床与现代实验研究的科研思路,体现了作者的融会新知、与时俱进。
 
    作者从历史学的角度,追溯源流,对温病的发展作了细致划分及系统梳理。对于各个时期的介绍,均征引相应时代的医学名著有关温病的论述为证,其所涉历史年代纵跨数千年,涉及历代众多医家医著,而能不为一家之言所囿,见其视野之广。
 
    书中对每位医家的学术特色均作了归纳总结,还综合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思路,梳理归纳出十一种温病常用治法和兼夹证治疗,各法之中,审因辨性、辨证分型、邪正标本、对应方证、所用方药、配合运用、注意事项等,是吸取了众多医家应验之法,屡验之方而得出,法中有法,法中寓方,方中有变,因证制宜,很切临床实际运用,为临床诊治温病提供具体准则,对初学者而言颇切实用。
 
    中医的未来需要有志有为的青年一代。值得欣喜的是,小荷已露尖尖角,接天映日会有时。在当代中医界,有一批像岳冬辉博士一样的中青年才俊正在脱颖而出,他们思接源头,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善于知常达变,显示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强劲势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药学术后继有人、传承发展有望矣。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