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失眠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经络论治失眠 八脉交会穴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8-23
八脉交会穴为主治疗不寐验案浅析
 
不寐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阳阳失调, 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 严重者可彻夜难眠。西医认为不寐多见于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1]。中医将不寐归于“夜不瞑”“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等。《血证论·卧寐》载:“心病不寐者, 心藏神, 血虚火妄动, 则神不安, 烦而不寐。心阴血不足, 心阳不涵, 则阳亢而虚火妄动, 神躁而易失眠。”《景岳全书·不寐》述:“真阴精血不足, 阴阳不交, 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灵枢·大惑论》云:“病而不得卧者, 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跷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矣。”说明人的睡眠与卫气运行密切相关, 白天卫气运行于阳经, 阳跷脉气盛, 表现为目张不欲睡, 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 导致阳气盛, 阴气虚[2]。《黄帝内经》将不寐的病因归结于“阳不入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 不寐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目前中医针灸治疗不寐的临床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少,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中提到:“营卫之行, 不失其常, 故昼精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 气道涩, 五脏之气相搏, 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故昼不精, 夜不瞑。”又曰:“阳明者, 胃脉也, 胃者, 六腑之海, 其气亦下行, 阳明逆, 不得从其道, 故不得卧也。”《灵枢·寒热病》言:“阳气盛则瞋目, 阴气盛则瞑目。”可见营卫失调、脾胃不和、阴阳失衡皆可影响睡眠。《伤寒杂病论》中描述有发汗吐下后, 热郁胸中, 扰乱心神所致的虚烦不得眠;以火劫之后, 心阳不足导致的卧起不安;又有心肾不交引起的心中烦、不得卧;也有湿热内扰所致的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 卧起不安;肝阴不足, 阴虚内热导致的不得眠;心肺阴虚, 热扰心神引起欲卧不得卧等。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到不寐病因为:“一曰气虚, 一曰阴虚, 一曰痰滞, 一曰胃不和, 一曰水停, 大端虽五, 虚实寒热, 互有不齐,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也。”《景岳全书》曰:“盖寐本于阴……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类证治裁·不寐》中指出:“思虑伤脾, 脾血亏损, 经年不寐。”可见种种原因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 脏腑功能失调皆可引起不寐[3]。《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凡卫气入阴则静, 静则寐, 正以阳有所归, 是故神安而寐也。”说明阳气在睡眠中起着关键作用, 阳虚不入阴, 阴阳不相交, 为发生失眠的重要原因[4]。
 
2 从经络论治
脑为元神之府, 督脉入络脑, 为“阳脉之海”, 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 故称“阴脉之海”;任督二脉可通调人体阴阳气血。阳跷脉、阴跷脉主持阳动阴静, 司眼睑开合, 而阳跷脉主治不寐等病证, 阴跷脉主治多寐等病证, 二者功能失调则寤寐失常。《灵枢·邪客》提到不寐的治疗为“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 调其虚实, 以通其道, 而去其邪……阴阳已通, 其卧立至”。八脉交会穴为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腧穴, 故可通过八脉交会穴调理督脉、任脉和阴跷脉、阳跷脉以治疗不寐。此外, 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均可治疗神志病。
 
3 典型医案
患者, 女, 49岁。入睡难1年余, 期间服阿普唑仑、甜梦口服液效果不明显。刻下症:入睡困难, 头昏, 乏力, 烦躁, 纳差, 脘痞, 大便黏腻不畅, 小便可, 舌淡胖有齿痕, 苔白腻, 脉滑。病机辨为脾胃不和。治疗:主穴取后溪、列缺、申脉、照海、神门, 配穴选内关、足三里、阴陵泉。操作:患者取仰卧位, 选择0.30 mm×5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使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后进针, 神门直刺8~13 mm, 后溪、内关直刺13~20 mm, 列缺向上斜刺13~25 mm, 申脉、照海直刺25~30 mm, 阴陵泉、足三里直刺25~38 mm, 得气后申脉行补法, 照海行泻法, 余穴行平补平泻法, 留针30 min, 每15 min行针1次。疗程:每日1次, 每周治疗5 d后休息2 d, 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 患者睡眠明显改善, 已能安然入睡, 且心情舒畅, 头昏、乏力好转, 大便较前顺畅, 食欲增加, 胃脘无不适感。
 
4 讨论
《灵枢·口问》云:“卫气昼日行于阳, 夜半则行于阴, 阴者主夜, 夜者卧;阳者主上, 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 阳气未尽, 阳引而上, 阴引而下, 阴阳相引, 故数欠。阳气尽, 阴气盛则目瞑, 阴气尽, 而阳气盛, 则寤矣。”失眠总病机为阳不入阴, 故宜从阴引阳, 阴阳调和则睡眠正常, 故主穴选后溪、列缺、申脉、照海, 外加神门。因列缺属手太阴肺经, 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 二者分别通督脉和任脉, 故针刺后溪以从阳引阴, 针刺列缺以从阴引阳[5], 通过调理督、任二脉以达到调和阴阳, 引阳入阴以调神。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上颠入络脑, 照海属足少阴肾经, 两者分别与阳跷脉、阴跷脉相通, 二穴通过调节阴跷脉、阳跷脉以安神, 且申脉用补法, 照海用泻法, 针刺深度要求1~1.2寸, 以便于行针调气[6], 从而达到“阴阳相引, 故数欠”的目的。神门为心之原穴, 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 配足三里以健脾和胃;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 属阴水[7], 可健脾祛湿;内关宁心安神, 兼调理胃腑病证, 上穴共同调和脾胃以安神。此外, 不寐患者由于睡眠障碍容易产生焦虑, 引导患者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可平衡阴阳, 调畅气血,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8]。
 
参考文献
[1]高希言, 邵素菊.针灸临床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邰文静, 武紫晖, 曾俊辉.从《内经》谈不寐病机与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 (18) :81-82.
[3]沈俊晔, 王伟杰, 谢冠群.从气机升降出入角度浅谈《伤寒杂病论》对不寐的论治[J].浙江中医杂志, 2016, 51 (3) :157-158.
[4]黄飞霞, 陆怡衡, 丛莘, 等.翁庚民运用扶阳法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J].中国民间疗法, 2018, 26 (3) :102-104.
[5]赖梅生.黄帝内针践行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8:10.
[6]汤立新, 姜揖君.申脉、照海位置及针刺深度的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 1996 (S1) :388.
[7]罗济璇, 邹燕齐, 李志雄, 等.阴陵泉穴临床应用概述[J].针灸临床杂志, 2011, 27 (3) :62-65.
[8]邢可可, 范军铭, 邓林林, 等.论针药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病[J].中医研究, 2017, 30 (12) :65-67.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甘艳艳 樊小闯 邢奥静 刘群霞
Tag标签: 失眠(95)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