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糖尿病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糖尿病餐后血糖高,耳穴平刺后埋针疗法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08-08
耳穴埋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峰的临床观察

迷走神经在调节代谢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1] 。耳 部存在迷走神经的惟一体表分布,已经有研究表明耳 穴刺激可以降低空腹血糖 [2-3] ,提示耳针可能在治疗糖 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耳针平刺法 [4-5] 即时 效应显著。因此,笔者选择观察耳穴平刺后埋针对 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于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病房。患者 入院后经过糖尿病教育,在饮食、 运动以及生活方式调 整的基础上予药物或者胰岛素治疗后治疗方案固定, 空腹血糖控制平稳(治疗前 3 天以及治疗当天空腹血糖变异系数<16% [6] )。51 例患者中男 19 例,女 32 例; 年龄 39~80 岁,平均(60±11)岁;病程 0~22 年,平均 (11.89±6.00)年;口服药物治疗 15 例,口服药物联合 胰岛素治疗 36 例。 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 项目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临床注册号为 ChiCTR-IPR-17012100。

1.2 诊断标准

按照 1999 年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 [7] 。①空腹(禁 食至少 8 h)血浆葡萄糖≥7.0 mmol/L(126 mg/dL);② 有 糖 尿 病 症 状 , 并 且 任 意 时 间 血 浆 葡 萄 糖 ≥11.1 mmol/L(200 mg/dL);③OGTT 2 小时血浆葡萄 糖≥11.1 mmol/L(200 mg/dL)。符合以上标准之一的 患者,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上述标准之一者。

糖尿病餐后血糖高,耳穴平刺后埋针疗法

1.3 排除标准

严重肝肾损害、 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者等。

2 治疗方法

耳针治疗当天检测空腹状态下末梢全血血糖,随 后嘱患者进食早餐,早餐后 30 min 内(7:20—7:50)进 行耳针治疗,留针 4 h 后起针,即治疗完成。观察并记 录患者耳针治疗前一天以及后一天血糖情况。嘱患者 临床研究的 3 d 内尽量保持饮食、 运动习惯一致,治疗 方案不变。

2.1 取穴 神门、胰胆、胃。

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皮肤常规消毒,术者用左手 固定患者耳廓,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从后方将所刺穴 区 的 耳 廓 局 部 顶 起 , 右 手 拇 、 食 、 中 三 指 持 0.18 mm×10 mm 一次性针灸针,在相应穴区内,平刺方 向为从选定的某一穴点呈小于 10°角度刺入,由耳廓 向外耳道口方向,针体行皮下与皮下软骨之间。 单侧取 穴,胶布固定并留针 4 h。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耳针治疗前一天、治疗当天、治疗后一 天,空腹、早餐后 2 h、早餐后 4 h 末梢全血血糖数值。 血糖值由管床护士按时测量。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符合 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 对 t 检验。 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治疗前一天与治疗当天比较,餐后2 h血糖值差异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01),餐后 4 h 血糖值差异没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一天与治疗后一天比 较,餐后2 h血糖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01), 餐后 4 h 血糖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详见 表 1。

表 1 治疗前后各血糖值比较 ( x ± s ,mmol/L)
时间    例数    空腹    餐后 2 h    餐后 4 h
治疗前一天   51 7.58±1.86 12.74±4.15 8.33±2.74
治疗当天       51 7.75±1.86 10.54±2.86 1) 7.67±1.93
治疗后一天   51 7.61±1.78 10.78±3.54 1) 7.96±2.48
注:与治疗前一天比较 1) P <0.01

4 讨论

糖尿病这一慢性疾病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防治糖尿 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并发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 血管病,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7] 。目前研究 发现,餐后血糖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关系密 切 [8-9] 。 摄食后 1~2 h 血糖>7.85 mmol/L 即为餐后高血 糖 [10] 。 餐后高血糖的主要病理基础与第一时相/早相胰 岛素分泌缺陷、 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下降,胰升血糖素 分泌在进餐后不受抑制以及餐后肝糖输出持续增高有 关 [7] 。有研究表明相较于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与病 死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更大 [11] 。有回顾性临床 观察研究发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糖化血红蛋 白水平<7.0%,低 1,5-脱水葡萄糖醇水平(表示餐后 高血糖)与心脏病死亡率相关 [12] ,表明在预测糖尿病慢 性并发症的风险方面,平均血糖水平可能不及与餐后 血糖较高、血糖波动较大相关的血糖变异系数 [6] 。餐 后高血糖造成心血管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引 起的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13-14] 。可见控制餐后血糖可以 减少血糖波动,促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从而达到 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终极目标。 迷走神经耳支是迷走神经分布于外耳的神经分支, 也是迷走神经在体表唯一分支。早期研究者 [15] 对 25 例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饮食疗法血糖仍控制不 佳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耳针治疗10次,指标改善50%、 症状改善判定为有效,统计发现总有效率达 80%,据此 认为长期耳针具有降糖效应。近年来有临床研究通过 贴压耳穴胰(胆)、内分泌、丘脑并观察一天对比空腹 血糖的变化,发现耳穴贴压具有较好的即刻降糖效应, 降糖范围在 0.1~1.5 mmol/L [3]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 者 [16] 运用 HRP 跨节段神经示踪法发现了耳甲区神经末 梢与中枢脑干迷走初级中枢孤束核、迷走运动背核具 有直接投射联系,推测耳针通过激活孤束核葡萄糖敏 感和胰岛素敏感神经元,继而升高胰岛素,降低血糖效 应。 对抑郁和 2 型糖尿病共病的老鼠施加经皮耳-迷走 神经刺激后发现这一干预可以同时达到降糖和抗抑郁 的作用 [17] ,这一过程可能和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促进 褪黑素分泌有关 [18] 。 此外,2 型糖尿病是一种自然免疫 与低度炎症性疾病 [19] ,炎症机制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 环节 [20] 。 迷走神经是炎症反射环路的重要组成 [1] ,动物 研究发现在耳迷走神经分布区穴位电针可能通过激活 胆碱能抗炎通路调节炎症因子,抑制炎性微血管损伤, 显著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炎症病变 [21] 。

近年来,关于耳穴降糖的研究多集中在即刻降低 空腹血糖效应 [2-3] ,但对于即刻降低餐后血糖的临床研 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结果表明,耳穴埋针具有较好的即 刻降低餐后高峰血糖的效应,平均降糖幅度在 2.37 mmol/L 左右,有效率为 76.5%,对餐后 4 h 血糖影 响较小,并且降糖效应或可持续至针后一天。 餐后血糖 对于血糖波动的影响较多,耳穴刺激对餐后血糖的即 刻降糖效应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笔者初步观察发现,迷走神经介导的耳针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的即刻效应明确,尚需进一 步临床对照研究验证疗效。因为炎症反应传出性胆碱 能的选择性激活会减弱炎症、纠正代谢紊乱 [21] ,刺激 耳-迷走神经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特异性地减轻 2 型糖 尿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等相关症状,从神经-内分 泌-免疫途径为治疗代谢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陈鸿 黄莉吉 姜劲峰
Tag标签: 糖尿病(33)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