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高血压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调质降压丸联合针刺治疗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50例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4-30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易引起心、脑、肾并发症并导致死亡,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而且严重消耗社会及医疗资源, 给家庭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控制血压水平, 减轻靶器官损害程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降压的目的。笔者采用调质降压丸联合针刺治疗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疗效较好,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12月开封市中医院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 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针刺组, 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年龄
(岁, x¯±s)x¯±s) 性别
(例, 男/女) 体重
(kg‚x¯±s)
(kg‚x¯±s)
病程
(年, x¯±s)x¯±s) 血压级别
(例, Ⅰ级/Ⅱ级)
 
联合组 50 60.22±6.01 27/23 61.56±7.01 6.73±2.03 30/20
 
针刺组 50 58.09±8.80 26/24 61.70±8.40 5.97±2.31 28/22
1.2 诊断标准
根据《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版) 》,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 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 收缩压≥140 mm Hg (1 kPa=7.5 mm Hg) 和/或舒张压≥90 mm Hg, 可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 , 血压低于140/90 mm Hg亦诊断为高血压[1]。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2]筛选患者体质类型, 即符合痰湿质兼血瘀质体质类型。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给予针刺治疗。取穴为双侧风池、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丰隆[3], 每日针刺1次。治疗两个月。
 
2.2 联合组
在针刺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制调质降压丸 (茯苓、清半夏、陈皮、柴胡、白芍、葛根、鬼针草、丹参、山楂、水蛭、土鳖虫、当归、何首乌、炙甘草) , 每次9 g, 每日2次。治疗两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分别测量并比较治疗前, 治疗第15、30、45、60日的血压数值。血压由专人、专台、专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前30 min禁止患者吸烟进餐、饮用咖啡、剧烈运动等, 并排空膀胱, 测量前后均需安静休息5 min。测量时采用坐位测量右上臂血压, 连续测量两次, 间隔2 min, 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4]。如果两次血压读数相差5 mm Hg以上, 应再次测量, 以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中治疗前血压值以未经治疗1周内非同日3次血压平均值为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 两组间多时点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 组内多时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时点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 Mann-Whitney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两组收缩压降压情况见表2、图1, 两组舒张压降压情况见表3、图2。其中T0、T1、T2、T3、T4分别代表治疗前与治疗第15、30、45、60日。
 
表2 两组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压情况比较(mmHg‚x¯¯±s)(mmΗg‚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 T4
联合组 50 144.83±
17.24 141.98±
14.29▲ 137.51±
12.25△▲ 132.55±
12.08△▲ 132.77±
12.31△▲
 
针刺组 50 145.19±
17.49 144.54±
15.00 140.31±
13.72△ 136.72±
11.53△ 136.55±
12.53△
注:与本组T0时比较, △P<0.05;与针刺组同期比较, ▲P<0.05;1 kPa= 7.5 mm Hg
 
表3 两组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压情况比较(mmHg‚x¯¯±s)(mmΗg‚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 T4
联合组 50 89.24±9.31 85.76±8.84△ 84.99±8.63△▲ 83.74±9.24△▲ 84.08±9.52△▲
 
针刺组 50 88.78±9.42 85.47±9.51△ 87.11±8.06 85.09±8.53△ 85.59±9.02△
注:与本组T0时比较, △P<0.05;与针刺组同期比较, ▲P<0.05;1 kPa= 7.5 mm Hg

 图1 两组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压情况

 图2 两组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压情况
 
4 讨论
中医并无原发性高血压 (又称高血压病) 的病名, 古典文献中记载“眩晕”“头痛”“耳鸣”等与其相似。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有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型等[5], 其中痰湿壅盛型比例最大 (46.67%) [6]。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也呈现了新的特点, 如喜食肥甘厚腻、油炸炙烤, 则滋生痰浊, 日久则脾失健运, 加剧痰湿内生;凡情志不畅, 气滞则血瘀, 肝气横脾, 则湿邪痰浊中生;过于劳累, 气虚、阳虚致津血运无力, 凝聚生痰成瘀;热邪灼伤津血, 津血黏稠而行涩, 易致痰阻血瘀;津亏阴虚血少, 脉道枯涩, 亦致瘀滞。《丹溪心法》中记载“此症属痰者多, 盖无痰不作眩”, 杨仁斋《仁斋直指方》曰“瘀滞不行, 皆能眩晕”, 痰浊瘀血闭阻清窍, 则发为眩晕、头痛等, 痰浊瘀血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痰阻则血难行, 血瘀则痰难化, 逐渐促进病变的发展。痰瘀为高血压病病机的关键, 贯穿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过程, 长期存在于病变的各个时期[7]。
 
近年来, 针刺的降压效应得到诸多文献的证实[8,9,10]。通过本次临床观察, 笔者发现在针刺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我科研制的调质降压丸会取得更好的降压效果。痰瘀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发病病因及病机, 在治疗的过程中化痰祛瘀尤为重要。调质降压丸中茯苓、清半夏、陈皮益气健脾, 燥湿化痰;肝木郁则克脾土, 故用柴胡、白芍疏肝解郁, 养血柔肝, 使肝气条达、脾运得健;葛根可升发脾胃清阳之气, 现代研究发现葛根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糖降脂、改善循环的临床作用[11];鬼针草、山楂、丹参、水蛭、土鳖虫活血化瘀, 鬼针草可“散瘀活血, 消痈解毒” (《福建民间草药》) , 现代研究表明鬼针草具有降血压、保护靶器官的作用[12];张锡纯赞水蛭是“存瘀血而不伤新血”的良药;何首乌可补肝益肾, 益精血, 以防化瘀伤血;当归可养血柔肝, 助柴胡、白芍之力, 且活血而不伤血;炙甘草益气和中健脾, 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共奏祛痰化湿、活血化瘀之效, 改善痰瘀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年修订版) [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2, 19 (12) :1-15.
[2]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J].中华养生保健, 2009 (9) :38-39.
[3] 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王文, 张维忠, 孙宁玲, 等.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 (12) :1101-1115, 1100.
[5]侯丕华, 陈改玲, 谷万里, 等.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34 (5) :536-540.
[6]姚建斌.高血压病中医证型构成及与血脂、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临床调查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学院, 2009.
[7]肖倩倩.高血压病的现代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 (10) :1108-1110.
[8]陈中, 王阶, 李俊平.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 (9) :3210-3214.
[9]曹锐, 石磊.针刺治疗高血压病机理及疗效分析[J].四川中医, 2012, 30 (11) :33-34.
[10]黄凡, 姚国新, 黄小丽, 等.针刺治疗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 2007, 27 (6) :403-406.
[11]郑皓, 王晓静.葛根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光明中医, 2006, 21 (3) :49-51.
[12]吴婷妮, 余长柱, 李荣, 等.鬼针草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 2014, 18 (9) :1614-1616.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熊冠宇 张曼曼 秦小永 侯全云
Tag标签: 高血压(28)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