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中风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针灸与中药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2例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10-11
中风即脑卒中, 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 该类疾病具有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特点, 大部分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还可能发生偏瘫、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导致其无法做到生活自理, 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2,3]。随着中医理论和技术在临床中愈加广泛的应用, 针灸疗法、中药疗法在脑血管疾病及后遗症患者治疗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疗效[4]。本次择取64例患者采取针灸联合中药方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择取2018年4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完全随机法进行分组, 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中, 男18例, 女14例;年龄48岁~70岁, 平均 (58.6±2.5) 岁;病程10个~31个月, 平均 (20.5±2.6) 个月。观察组中, 男19例, 女13例;年龄49岁~72岁, 平均 (59.2±2.5) 岁;病程10个~32个月, 平均 (20.6±2.7) 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研究已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行针灸治疗。①针刺包括头针和体针, 头针时患者呈平卧位, 在头皮处取穴, 于前后正中线的中点后5 mm处取上点, 于眉枕线、鬓角发际线前交汇处取下点, 两点连接线为取穴运动区。上、下肢偏瘫者在对侧运动区约2/5和1/5处进针, 语言障碍者在右侧运动区约2/5处进针。体针时患者仰卧位, 在其腹部取中脘、下脘、气海、天枢等为主穴;健侧卧位取四肢处肩贞、肩髃、肩井、外关、曲池、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 进针深度约为1寸~2寸, 通过提插捻转法持续行针5 min后留针20 min。患者腹部神阙穴行隔盐灸法:先用面粉加水和成一个相对较干的面团, 然后制作成一个直径8 cm、高5 cm的面圈, 面圈中央预留一个与患者肚脐大小相近的小孔;让患者呈仰卧位后将脐部暴露于视野内, 将面圈置于其肚脐上, 并保证预留孔与肚脐对准, 在小孔中填充满炒制好的粗盐, 再在其上方放置艾炷 (半径1.4 cm, 高1.3 cm, 呈圆锥形) 并将其尖部点燃, 使其可缓缓向下燃烧, 直至患者皮肤有轻微烫热感, 然后更换新的艾炷再次点燃治疗, 每次灸4壮。每天1次, 治疗5次为1疗程, 间隔 2 d 后开始下一疗程, 连续治疗4个疗程。
 
2.2 观察组
基于针灸疗法行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 药方组成包括黄芪50 g, 地龙20 g, 川芎20 g, 赤芍20 g, 当归20 g, 桃仁15 g, 红花10 g。口眼歪斜患者加全蝎与白附子;语言謇涩患者加远志和石菖蒲;偏瘫患者加千斤拔、牛大力、水蛭及穿山甲;上肢偏瘫患者加桂枝和桑枝;下肢偏瘫患者加续断和牛膝。上述药物清水浸泡30 min, 加水煎制2次取药汁300 mL, 分早晚两次温服, 每日1剂。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 中医证候积分评分项包括口眼歪斜、偏瘫、神志昏蒙及语言謇涩, 按照无症状到严重症状分别记录0、2、4、6分[5]。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 [6]、功能独立性量表 (FIM) [7]以及Barthel指数量表 (BI) [8]测定, 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交流认知能力的改善效果。NIHSS共42分, 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轻微;FIM共100分,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自理、活动、运动、交流、括约肌控制及认知能力越好。BI指数共100分,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 用x¯±sx¯±s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中各项症状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口眼歪斜
偏瘫
神志昏蒙
语言謇涩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42±0.68 1.12±0.36 3.38±0.64 1.13±0.28 3.42±0.55 1.16±0.24 3.46±0.52 1.14±0.31
对照组 3.45±0.65 2.08±0.41 3.39±0.66 2.04±0.25 3.41±0.53 2.05±0.32 3.47±0.54 2.08±0.35
t 0.216 11.933 0.074 16.442 0.088 15.091 0.091 16.63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3.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IM及BI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IM以及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FIM及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IM及BI指数比较(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NIHSS评分
BI指数
FIM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14.12±3.36 5.31±2.17 43.35±3.48 78.45±4.16 35.29±4.41 75.24±6.47
对照组 14.11±3.38 9.25±2.22 44.24±3.42 65.36±4.14 35.32±4.36 63.92±6.41
t 0.142 8.608 1.237 15.127 0.033 8.42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4 讨 论
中医学认为, 中风后遗症发生的病因病机为患者气滞血瘀、经脉受阻、气血不畅所致, 因此治疗应遵循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益气补血等原则[9]。针灸疗法是中医常见外治法, 该疗法通过对腧穴进行针刺刺激以调节患者阴阳平衡等, 可有效温通经络, 并对关节气血和局部血液循环进行改善, 缓解组织疼痛以及痉挛症状[10]。同时针灸疗法操作简单, 可较快见效, 价格易被患者所接受。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行针刺治疗, 在曲池、足三里等穴位处针刺治疗可发挥良好活血化瘀行气的作用, 在阳陵泉、外关穴等处针刺具有强筋健骨、固本培元的效果[11,12]。腹部神阙穴处行隔盐灸治疗,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祛湿理气的功效, 盐归胃、肾、大小肠经, 具有补心润燥和止血的功效, 隔盐灸通过热量的作用加速药物作用渗透, 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局部血管扩张, 疏通经脉[13]。
 
中药汤剂也是中医常规治疗方法, 通过药物可较好地改善患者后遗症症状。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在针灸基础上行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 方中黄芪具有补元气的作用, 地龙能够通经活络, 当归、川芎具有良好的养血、活血、祛瘀功效, 桃仁、红花、赤芍可发挥活血化瘀生新的作用, 上述药物联合应用, 共奏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扶正益气等之功效[14]。同时现代药理学表明, 上述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可减轻患者血管通透性, 清除自由基, 抗血小板聚集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 增强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进而改善患者受损脑细胞功能[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说明针药结合疗法临床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 中风后遗症患者行中医针药结合治疗效果确切, 值得推广。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赵坚 莫文聪 翁川川
Tag标签: 中风(37)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