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癌症肿瘤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补中益气汤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观察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1-28
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 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此类发热特点明显, 一般无规律性, 发热持续不解或呈间断性;热型往往以低热为主, 有时高于38℃, 保持较长时间, 多存在于肿瘤进展期或晚期, 应用抗肿瘤治疗后可有改善[1]。癌性发热一般存在于肿瘤的整个疾病过程中, 持续的发热症状增加了机体的消耗, 加剧患者体重下降, 影响其生存质量和进一步的抗肿瘤治疗。因此, 有效控制肿瘤患者体温对病情控制及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恶性肿瘤常因为生长迅速、癌组织坏死或合并感染导致中度以上发热。同时, 肿瘤患者经放疗、化疗后均可因为火热毒邪内侵, 郁于脏腑, 或阴液亏虚导致各种热证表现。笔者以中医“甘温除热”为理论依据, 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患者25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50例癌性发热患者, 其中男35例, 女15例;年龄30~75岁;肿瘤种类:肝癌17例, 恶性淋巴瘤10例, 乳腺癌8例, 结肠癌5例, 胃癌5例, 多发性骨髓瘤3例, 肾癌2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中药组25例, 西药组25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诊断标准
根据《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2]中癌性发热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 (1) 经临床和病理检查, 确诊为恶性肿瘤; (2) 患者体温每日至少1次超过37.5℃, 持续时间超过2周; (3) 实验室检查排除感染和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引起的发热; (4)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8.0×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75%, 淋巴细胞比例<40%, 抗生素使用1周以上且发热未得到控制。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对发热无明显影响;使用萘普生可完全退热, 停药后又再发热;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有感染和其他发热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对发热有明显影响者。
 
2 治疗方法
2.1 西药组
给予吲哚美辛片 (安阳市华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41020831, 25mg/片) 治疗, 每次25mg, 每日3次口服。连续用药10d, 停药7d后观察疗效。每日测体温6次。
 
2.2 中药组
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生黄芪15g, 党参片10g, 炙甘草6g, 炒白术15g, 柴胡6g, 升麻6g, 陈皮6g, 当归10g。辨证加减:盗汗者加五味子10g, 浮小麦20g;口干口渴者加地骨皮15g, 石斛10g, 麦冬15g;热重者加生石膏20g (先煎) , 知母10g;失眠者加合欢皮20g, 柏子仁15g;疼痛者加延胡索10g, 徐长卿15g。每日1剂, 水煎服, 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用药10d, 停药7d后观察疗效。每日测体温6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体温恢复正常, 停药7d后无反复;有效:最高体温下降0.5℃, 停药7d后尚稳定;无效:最高体温未能下降, 或用药时下降, 停药7d后恢复到用药前体温或更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癌性发热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 伴随症状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癌性发热患者治疗前后伴随症状比较 (例)
 
4 讨论
癌性发热为恶性肿瘤临床常见并发症,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癌性发热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 为本虚标实之证, 治疗过程中不可再用寒凉药物, 以免导致耗伤阳气[3]。其病机为机体内耗气血, 导致脏腑失调, 阴阳失衡。癌性发热根据病因病机, 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可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虚证可分为阳虚、气虚、阴虚、血虚[4]。癌肿本身属于有形之邪, 形成后使经脉受阻, 气血运行不畅, 气机郁滞, 久滞久郁可化热, 产生瘀血、痰湿等, 进一步加重气机瘀滞导致发热, 经久不愈。癌症患者对于疾病本身的恐惧及其造成的经济压力, 导致精神负担增大, 容易导致气机逆乱或郁滞[5]。
 
中晚期癌症患者大多经历多次放化疗治疗, 机体正气受损, 气血耗损严重, 因此临床中气血亏虚型癌性发热比较多见。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运达则生化有源, 气血充足。如果因为久病正气虚弱、脾胃损伤、中气下陷、虚火内生而导致的发热, 或是内伤劳役发热, 乃胃中真阳下陷, 内生虚火, 宜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补中益气汤中, 黄芪味甘微温, 入脾、肺经, 补中益气, 升阳固表, 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 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 协助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 使诸药补而不滞, 共为佐药;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中气, 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此方为甘温除热之代表方, 方中所用诸药并不是一味地甘温之品, 而是重视在甘温补中的基础上, 适当的使用苦寒泻火药物, 但其选用剂量较轻, 并且予以酒制或炒制处理, 去性存用, 达到补中有泻的目的。同时又可以预防其苦寒之性伤及脾胃。本研究以中医“甘温除热”为理论依据, 认为癌性发热是由于脾胃气虚, 元气不足, 不能敛降阴火, 阴火上冲而产生, 属于典型“内伤发热”范畴, 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患者。
 
临床上肿瘤患者发生癌性发热比较常见, 有些患者持续发热可能会影响进一步治疗, 并对患者机体造成消耗。本研究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 效果显著, 但是其治疗的确切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包兴才, 张惠然.肿瘤急症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2.
[2] 邝贺龄.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662.
[3] 袁媛, 褚亮, 王瑞, 等.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晚期癌性发热40例[J].陕西中医, 2014, 35 (9) :1151-1152.
[4] 谢立芳.白虎汤合麦门冬汤加味治疗癌性发热4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 29 (8) :654.
[5] 陆承勇.中医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5, 32 (5) :23-25.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张权 张爱萍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