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肩周炎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肩痛,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芒针透刺疗法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11-01
芒针透刺结合被动功能锻炼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30例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现今肩痛最常见原因之一。本病主 要症状为肩关节的疼痛及活动受限, 症状由上臂上举后肩袖受 到肩峰的压迫造成。肩峰位于肱骨头上方, 是肩胛骨的前缘, 故 症状每于臂上举时, 肩峰擦过或撞击肩袖的表面时出现。疼痛 可能是由于滑囊炎或肩袖本身的肌腱炎引起, 也可能是由部分 的肩袖撕裂造成。笔者跟随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以 下简称中研附院)骨科主任谢辉研究员学习期间, 在恩师的指 导下研究出了芒针透刺后在无痛区间内被动活动患侧肩关节 治疗本病的这一疗法, 并于中研附院骨科先后以该疗法治疗 30 名患者, 取得一定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均于 2017 年 6 月 ~ 11 月间就诊于中研附院骨科, 年 龄区间为 22 岁 ~72 岁, 平均54. 3 岁;其中男11 例, 女19 例;病 程 2 d ~4 个月余不等;左肩发病者 8 例, 右肩发病者 22 例。全 部患者接受治疗前未予系统治疗。

2 治疗方法

2. 1 诊断要点

患者主要症状均表现为患肩疼痛或肩部无力, 专科检查可 见:①疼痛弧征:患侧上臂主动或被动外展 60° ~120°时或内外 旋时疼痛, 但被动使上臂外展超过 120°时疼痛消失或减轻, 该 体征仅在部分患者中存在;②检查时肱骨大结节部压痛, 外展 或内外旋克服阻力时疼痛;③肩撞击试验阳性, 该试验对鉴别 撞击征有很大临床意义, 即肩胛骨保持不动, 上臂前举引起疼 痛。上述患者据此诊断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1 ] 。

2. 2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 患侧上肢自然下垂, 头转向患肩对侧, 取穴为 患侧肩髎穴。术者面对患者患侧而坐, 常规酒精棉球消毒穴位 后, 以 0. 30 mm ×75 mm 一次性针灸针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 间进针, 并透刺 60 mm ~70 mm 向内至极泉附近, 患者常有酸麻 胀感, 可扩散至整个肩关节, 亦可有麻电感向下扩散, 复出针至 浅层, 深度约 20 mm;然后术者左手握住患者患肢前臂并屈曲肘 关节 90°, 亦可轻轻前屈上举患侧肩关节 5° ~ 10°, 右手持针 自三角肌筋膜透刺, 针尖往往可触及收缩的肱二头肌长头, 术者 留针约 1 min ~ 2 min, 便可在左手托住患肢的情况下以右手缓 缓出针。出针后可适当挤压患处针孔, 常可见少量淡红色炎性 物质流出;以干棉球按压片刻后, 术者左手仍托住患肢, 右手在 患者自觉无痛的范围内向各个方向被动活动肩关节, 以增强肩 胛骨稳定性及三角肌力量, 此时患者常自觉活动度有所增加, 治 疗完毕后以三角巾悬吊上臂并制动。该疗法每 2 d ~3 d 治疗 1 次, 每疗程治疗 5 次。第 2 次治疗后可嘱患者自行锻炼以增加 活动范围, 1 个疗程后可增加肌力训练 [2 ] 。

3 疗效分析

3. 1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肩关节活动时疼痛消失, 各方向活动度正常; 好转:肩关节活动时疼痛程度有所减轻, 各方向活动度基本正 常;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 体征无明显改善 [3 ] 。

3. 2 治疗结果

痊愈 14 例, 好转 12 例, 无效 4 例, 总有效率达 86. 67 %, 其 中 20 例治疗 1 个疗程, 6 例在 2 个疗程之内结束治疗。

4 讨 论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中医辨证属 “肩痹” , 多因患者素体肝 肾亏虚, 劳累后复感风寒所致, 或是暴力牵拉导致血溢脉外, 气 滞血瘀而致。其发病群体自 10 岁至老年人极为广泛。因本病 常在激烈运动或累积性劳损后发病, 随着近年来科技发展导致 静坐生活状态增加, 大众逐渐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 以致肌肉及 关节组织稳定性下降, 亦是本病近年来中青年患者发病率增高 的主要因素之一。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不利, 与 肩周炎 “五十肩” 相近, 故被中老年患者常常误认为肩周炎。但 前者前期手法治疗不宜过用暴力手法拉拽, 否则易伤及肱二头 肌长头腱。而如采用后者针灸取穴治疗, 前者又难以取得较好 的疗效, 且患者后期功能锻炼的要点在于前者需静养以稳定肩 关节结构, 后者宜早期多加活动以对抗粘连 [4 ] 。此二者在治则 上有明显的不同, 故应该引起广大临床医师乃至社会大众的重 视。

笔者认为, 本疗法选用芒针, 立义在通, 先自肩髎透刺至极 泉, 疏经通络, 以针感缓解疼痛, 并为之后被动运动提高局部痛 阈, 而后应用特殊体位刺激肱二头肌长头腱周边组织, 达到促进 患处周边血液循环的目的。在针刺时往往可见患者肱二头肌 长头腱处突然收缩, 疗法用时虽短, 但同时做到了提高痛阈、 缓 解疼痛、 刺激患处促进修复两大目的。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结束 时发现无痛范围内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大, 不仅增强了患者对于 康复的信念, 更提高了对于医生的主观信任和依从性。

本疗法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 其优势阶段在其临 床分期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一期表现为损伤后的局部水肿及 渗出, 此后二期因伤处水肿和纤维化则表现为慢性肌腱炎和滑 囊炎。而晚二期及三期患者, 因病情发展至最终肌腱断裂, 经保 守治疗无效而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5 ] 。近年来的研究亦证实, 保 守疗法适用于 70 % ~90 %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 [6 ] 。如患 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经肩关节 MRI 检查发现肩部软组织撕 裂, 是为手术治疗指征。笔者认为, 该疗法治疗用具简单易得, 经较短时间学习便可掌握, 可谓简单有效快捷, 且患者易于接 受, 具有进一步研究及推广的价值。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尚祎程 谢辉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