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肩周炎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火针结合毫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8-14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漏肩风”“五十肩”。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夜间为甚,导致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可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关节周围炎可以自愈,但时间长、功能恢复慢[1]。肩关节周围炎所致肩部肌肉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及活动,肩关节周围炎长期不愈更可致肩关节肌肉萎缩,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社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众多,为了更好的观察火针结合毫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并将其在社区医疗中推广,笔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中心就诊的12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患者肩前方及三角肌附着部位疼痛,肩峰结节间沟压痛明显;肩关节周边肌肉有萎缩现象;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均有一定程度受限;X线片检查肩关节存在钙化及骨质疏松情况。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年龄30~70岁,性别不限;能够配合火针、毫针针刺治疗,能够坚持完成治疗,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不能够坚持完成治疗;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1) 毫针取穴:肩髃、肩髎、肩贞、条口及阿是穴,手阳明经疼痛加三间,手少阳经疼痛加外关,手太阳经疼痛加后溪。 (2) 火针取穴:以痛为腧,以活动和静止时肩部的压痛点为火针点刺的阿是穴。 (3) 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用75%的酒精消毒后,取华成牌0.25 mm×75 mm毫针刺入对侧条口穴50 mm,行强刺激。再用0.30 mm×45 mm的毫针针刺患侧其余穴位,行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取针后用安尔碘消毒肩部阿是穴,取0.65 mm×50 mm的火针,于酒精灯上烧至针体通红时,快速点刺阿是穴13~25 mm,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减轻疼痛。 (4) 疗程:毫针针刺隔日1次,每周3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火针点刺阿是穴1周1次。
 
1.5.2 对照组
按治疗组方法仅予毫针针刺治疗,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毫针针刺隔日1次,每周3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百分五级评定法:主要为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方面的综合评定,采用百分五级评定法[2] (总分100分,其中疼痛30分,关节活动3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0分) 。无痛为30分,疼痛难忍须服止痛药物为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包括了肩关节前屈上举15分,外旋9分,内旋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了穿衣、梳头、刷牙及便后使用卫生纸等各项指标,3项分值总和的分数越低表明症状越严重,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轻。分别记录治疗前、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的百分五级评定分值。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疗效评定参照1997年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有关“肩周炎”的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范围均无改变。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评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百分五级评定分值均为非正态分布数据,因此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组内比较用非参数检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1个疗程、2个疗程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1) ,两组2个疗程治疗后疼痛程度较1个疗程后疼痛程度显著改善 (P<0.05) ;治疗组1、2疗程后的疼痛程度分别较对照组1、2疗程后疼痛程度显著减轻 (P<0.01) 。见表2。
 
2.2 两组患者活动范围比较
两组活动范围分值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2疗程后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1) ,较1疗程后显著改善 (P<0.05) ;治疗组1疗程后、2疗程后活动范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1) ;治疗组1、2疗程后的活动范围分别较对照组1、2疗程后显著改善 (P<0.01) 。见表3。
 
2.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及治疗组2疗程后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本组1疗程后显著改善 (P<0.05) ,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1) ;治疗组1、2疗程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别较对照组1、2疗程后显著改善 (P<0.01) 。见表4。
 
2.4 两组患者百分五级总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百分五级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1疗程后的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0.05) ,2疗程后总评分较治疗前、1疗程后总评分均显著提高 (P<0.01) ;治疗组1、2疗程后的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0.01) ,2疗程后总评分较1疗程后显著性提高 (P<0.05) ;治疗组1、2疗程后的总评分较对照组1、2疗程后总评分显著提高 (P<0.01) 。见表5。
 
2.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6ㄢ
 
3 讨论
《金匮要略》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肩周炎属传统医学痹证范畴。《疡科心得集》认为:“漏肩风,肩骱酸楚,或疼痛漫肿,亦因风寒湿阻络而发”,因此肩周炎又称“漏肩风”。因该病在50岁左右发病率较高,亦称“五十肩”。
 
肩关节位于人体上部,“高巅之上,唯风可达”,易受风寒侵袭。又可因年老体虚或劳累过度导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复外感风寒湿邪,致气血凝滞,筋脉痹阻,脉络拘急而痛。有学者经综合文献研究统计,认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气血亏虚是冻结肩的中医基本证型[4],现代医学认为中医所说的肩周炎实为“冻结肩”,多系滑囊病变,最常累及的部位是盂肱关节关节囊、三角肌下滑囊和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囊,在这些部位可找到压痛敏感点[5]。这些压痛敏感点既是肩关节周围发生病理改变的外在表现,又成为中医内在疾病的外在反应点,即阿是穴。本研究取肩髃、肩髎、肩贞、条口及阿是穴为主穴,重在辨经取穴,肩周炎肩痛部位多涉及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手太阳小肠经,本研究根据肩痛所及经络,辨经取穴,手阳明经部位疼痛加三间,手少阳经部位疼痛加外关,手太阳经部位疼痛加后溪,配合经验穴条口,共奏通经止痛之效,从而痛止肩动[6,7]。
 
毫针针刺穴位后,机体的神经系统各部分及体液各系统之间,共同作用,密切配合,而达到通经活络、改善循环的作用,从而起到痛止肩动的作用[8,9]。针刺还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损伤部位免疫细胞的聚集,从而减少损伤部位的免疫反应,有利于修复损伤[10]。火针疗法古称“燔刺”,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除湿之功效,能够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温补肝肾,而达到治疗本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的本虚的效果。火针疗法通过高温烧灼针体周围病变组织至炭化状态,使周围粘连、板滞的组织和条索状筋结物得到疏通松解,并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11]。火针将火热直接导入病灶,还可改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粘连渗出、钙化挛缩等病理现象,并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以利于受损组织尽快修复[12],达到通络止痛的效果,因此火针结合毫针治疗肩周炎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通过对12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发现,无论是毫针还是火针结合毫针,治疗肩周炎都有明确的疗效,都能够明显减轻肩关节局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中火针结合毫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毫针治疗肩周炎,火针结合毫针治疗肩周炎是一种简便经济、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在社区推广。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作者:高艳 王爽 陈跃辉 刘美颖 解秸萍 冀美琦
Tag标签: 肩周炎(43)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