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腰伤痛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腰痛督任脉铺灸 脉铺灸治疗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12-27
任脉铺灸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非特异性腰痛是指持续、反复发作的无明确病理组织变化的腰痛[1]。有研究表明, 非特异性腰痛在临床出现最多, 约占腰痛85%以上[2,3]。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有将近2/3的人在生活中曾被腰痛的症状困扰, 其发病程度紧随感冒, 位列第二位[4,5]。笔者通过多年的铺灸临床实践, 总结出“扶阳”理论在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6,7]。铺灸主要通过温通和温补的作用来达到扶阳的目的, 从而提高临床疗效[8,9,10]。但目前临床上大多侧重在督脉实行铺灸, 认为督脉和扶阳关系最直接[6,11,12,13], 而对任脉与扶阳的研究甚少。近年来, 笔者采用任脉铺灸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34例, 并与督脉铺灸治疗33例相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均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省淳安县中医院门诊患者, 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治疗组治疗期间因患者更换联系方式导致随访数据不全脱落1例;对照组因患者外出中断治疗而脱落1例, 因患者自行服用相关药物而脱落1例, 最终共纳入6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2,13,14]
(1) 腰部活动受限, 有时向某一个或两个方向运动时, 可见疼痛加重;无神经根体征;无下肢感觉、反射及肌力异常;在主诉痛区的同侧面沿脊神经后支的走形上溯2~3个阶段的脊椎部位有压痛, 并向主诉痛区放散, 其中以小关节外侧横突根部最明显 (邵氏点) 。 (2)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正常。 (3) X线摄片显示无明显异常, 往往可见压痛处椎体旋转现象;正位片双侧面椎弓根距同侧椎体外缘的距离不等、小关节间隙不等;侧位片可见椎体后缘有双重影。X线摄片、CT、MRI检查无椎体炎症、肿瘤、结核、椎间盘突出、脊椎滑脱等征象。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 年龄为25~70岁, 性别不限; (3) 签署知情同意书, 能按计划坚持完成治疗。
 
1.4 排除标准
(1) 由椎管内疾病引起的腰痛, 如腰椎间盘源性疼痛、腰椎管狭窄症、脊柱结核、肿瘤、脊膜囊肿、多发性硬化等, 或有椎弓峡部裂、椎体滑脱、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内脏源性腰痛患者; (2) 有出血性疾病 (如血友病) 者; (3) 处于特殊阶段 (如妊娠及哺乳期) 患者; (4) 无联系方式而无法进行收集数据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任脉铺灸治疗。取中脘至关元段的任脉穴位。常规消毒后, 在改良铺灸盒中放入2包特定方 (制川乌、制草乌各20 g, 白术25 g, 桂枝15 g, 乳香、没药、红花各6 g, 胆南星15 g, 杜仲15 g, 桑寄生15 g, 鸡血藤20 g, 威灵仙20 g) , 将药物铺平后, 于药物上铺500g生姜;铺平生姜后, 再于生姜上铺艾绒。将艾绒点燃, 燃尽后重新放置艾绒, 重复灸3次。隔日1次, 7次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督脉铺灸治疗。取脊中至腰俞段的督脉穴位。铺灸操作方法、施灸药物及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评价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 采用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量表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15,16,17]。
 
3.2 疗效标准
按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3]中相关标准进行评定。
 
治愈:腰部活动已经没有障碍, 腰部压痛以及疼痛消失, 劳累后不再有腰痛且3个月内没有复发。
 
显效:腰部压痛以及疼痛基本上消失, 活动后腰部偶尔有不适状况。
 
好转:腰部疼痛以及压痛明显减轻, 基本能够进行腰部活动。
 
未愈:腰部疼痛以及压痛仍然存在, 腰部活动在治疗前后没有得到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 P<0.01;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 两组患者治疗前OD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OD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治疗后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 P<0.01;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3.4.3 两组治疗前后JOA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由表4可见, 两组治疗前JOA量表各项评分 (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JOA量表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治疗后JOA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4.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5可见,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4.1%和76.5%, 对照组分别为81.8%和45.5%。两组愈显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4 两组治疗前后JOA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 P<0.01;与对照组比较2) P<0.01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5
 
4 讨论
非特异性腰痛属中医学“痹病”“腰痛”范畴。《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认为非特异性腰痛病脏在肾, 病理因素为风寒湿杂致, 久病则兼夹痰瘀。故以小活络丹加减, 祛寒用川乌、草乌, 祛湿用白术, 祛风用桂枝。根据“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久病入络”, 故用乳香、没药、红花祛瘀, 用胆南星祛痰, 用杜仲、桑寄生补肾, 另加鸡血藤、威灵仙以疏经通络。
 
本研究改变铺灸体位, 将督脉铺灸拓宽到任脉铺灸, 缓解了患者因长时间俯卧位而引起的不适。任脉铺灸是根据气街理论、前后对应取穴以及阴中求阳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采用任脉铺灸治疗非特异性腰疼依据有二, 其一, 《难经本义》:“阴阳经络, 气相交贯, 脏腑腹背, 气相通应。”张志聪:“夫足之三阳, 循腰而下, 足之三阴及奇经之脉, 循腰而上, 病则上下不通, 阴阳间隔, 而为腰痛之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属阴的物质居于体内, 是属阳的功能的镇守者。由于疾病基本病理变化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 而出现偏盛或偏衰状态, 故采用表里经和阴阳互补的治疗原则。《灵枢·邪客》中记载调整阴阳失衡需“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阴阳虽是相对关系, 但其实阴握有支配阳的极大力量。阳越强, 阴也会越强;阳越弱, 阴也会越弱。所以在治疗上, 阳经有病要用阴经来治疗, 阴经有病则需用阳经治疗, 其效果就会显著[18,19,20]。督脉主阳, 为阳脉之海, 而腹为阴, 任脉又为阴经之海。非特异性腰痛病在督脉、膀胱经, 故采用调节任脉以壮督脉, 从而提高疗效。其二, 根据薄智云教授提出的腹针理论, 认为中脘为头, 关元为尾, 下脘为颈, 石门为骶, 双侧滑肉门为肩, 双侧外陵为髋, 其理论依据为“生物全息学”, 认为任脉 (中脘-关元) 对应整个脊柱[21,22,23]。另外, 根据彭静山教授的前后对应取穴原则[24], 腰部疾病取腹部治疗, 效果更佳。
 
本研究显示, 治疗组治疗后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和JOA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0.05) , 提示任脉铺灸是一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郭敏 余杭英 王斌
Tag标签: 腰痛(17)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