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尿潴留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隔姜灸联合护理治疗中风后小便功能异常的临床观察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8-29
小便功能异常包括尿失禁和尿潴留, 是脑中风后常出现的症状。近年来笔者采用特色隔姜灸治疗中风后小便功能异常, 并配合临床护理干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聊城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中风后小便功能异常患者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41~78岁, 平均 (59.4±14.3) 岁;病程0.5~1年, 平均 (9.0±3.7) 个月;其中尿失禁13例, 尿潴留17例。
 
1.2 诊断标准
经影像学检查后, 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经积极治疗后平稳渡过急性期, 病情稳定, 意识清醒;伴见小便功能异常, 包括尿失禁和尿潴留[1]。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能配合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治疗部位有皮肤病, 不适合外治疗法者;医师认为不适合参与本研究的其他情况者。
 
2 治疗方法
2.1 隔姜灸
责任护士、主管医师评估患者证候、体质, 辨证施治, 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灸法, 确定施灸部位和穴位。操作过程:患者俯卧或平躺于治疗床上, 选取相应穴位, 在穴位皮肤上涂擦自制艾灸膏 (由肉桂、附子、干姜、熟地黄、枸杞子等组成) , 覆盖桑皮纸, 在桑皮纸上放置艾灸盒, 盒内铺上厚度为3 cm、粉碎好的姜泥, 然后在姜泥上划3条凹槽, 凹槽内放置搓成纺锤形的艾炷。点燃艾炷施灸, 施灸温度以热而不烫为宜。每燃尽灸盒内的艾炷为一壮, 每次灸4壮。先艾灸关元5 d, 再艾灸八髎5 d, 10 d为1个疗程, 共灸2个疗程。
 
2.2 临床护理
①生活护理:首先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保证患者得到充足休息;其次, 应嘱患者进行适度运动, 以促进气血流通, 加快病情恢复。此外,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 导尿者保持尿管通畅卫生、固定良好, 每日冲洗膀胱, 防止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尿失禁者及时更换内衣内裤。②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向患者讲解医疗知识, 引导其消除对艾灸疗法的疑虑, 努力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指导其保持低盐、低脂、低糖、清淡饮食, 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饮食不可过饱, 戒烟戒酒。④灸疗护理:施灸过程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受, 根据患者的反馈, 及时调整灸疗温度, 防止烫伤, 施灸过程中一旦出现过敏情况, 立即停止施灸, 报告医生处理。灸疗后嘱患者注意保暖, 勿受凉。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尿失禁者能自主控制排尿, 尿潴留者排尿通畅;有效:尿失禁者失禁程度减轻, 尿潴留者排尿障碍减轻;无效:尿失禁者和尿潴留者症状均无改善。
 
3.2 结果
30例患者, 隔姜灸两个疗程后, 22例小便功能痊愈, 6例有效, 2例无效, 治愈率为73.3%, 总有效率为93.3%。
 
4 讨论
中风后小便功能障碍是由于脑干以上的排尿中枢在中风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支配排尿反射的神经失去水液, 故小便不利[2]。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关系密切,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故五脏盛, 乃能泻。”肾主二便、司开阖,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故凡二便之病, 多从肾论治。本病病位在膀胱, 而肾与膀胱相表里, 膀胱气化有赖于肾阳的推动。心者属火, 肾者属水,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精神乃济, 小肠又与心相表里, 故治肾即是治心, 治心即是治小肠。《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小肠主泌别清浊, 尿液经膀胱气化才能顺利排出。关元为任脉与肾经交会穴, 又为小肠经的募穴, 小肠之气结聚于此, 且其为先天之气海, 古人称之为人身元阴元阳交会之处, 是统摄元气之所。艾灸关元可理小肠, 温元阳, 益肾气, 固摄下元。八髎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要穴, 靠近膀胱, 五行属水, 擅长调节全身水液, 主治小便不利。因此选取关元和八髎进行治疗。艾灸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 是将艾叶做成艾绒、艾炷、艾条, 放置体表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 以温通经脉, 调和气血, 激发机体的经气, 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本草纲目》云:“艾叶能灸治百病。”艾灸无创伤, 无痛苦, 患者易于接受。隔姜灸借助生姜的辛散温通之性, 使艾叶与药膏药粉的药力迅速通达全身。综上, 本法依据中医理论, 以经络理论指导选穴, 充分发挥隔姜灸的特点, 故可收良效。隔姜灸疗法与导尿术相比, 操作简单, 痛苦小, 避免了泌尿系感染和尿道损伤的发生, 消除了留置导尿、膀胱冲洗的负担, 不需暴露患者隐私部位, 患者依从性较, 配合度高[4], 亦避免了西医采用膀胱松弛剂不良反应多、远期疗效差、难以长期坚持等缺点[5]。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加入中医特色,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整体护理。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休息环境, 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对患者疾病的康复亦起到了积极作用。故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 配合隔姜灸治疗, 可明显提高中风后小便功能异常的治疗效果, 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31-234, 527, 589.
[2]谭慧珊.应用艾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2) :299-300.
[3]彭爱红.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护理体会[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31) :232.
[4]闫海云.药艾灸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 (6) :171-172.
[5]许明军, 邱良玉, 刘敏娟, 等.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45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 2017, 25 (5) :20-22.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姜冬杰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