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耳鸣耳聋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神经性耳鸣 管遵惠教授耳病六聪穴天竺灸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12-31
管氏耳病六聪穴配合天竺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
 
神经性耳鸣, 又称感音神经性耳鸣, 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 患者主观感受到耳内或者颅内有声响的一种感觉, 类似一种嘶嘶声、嗡嗡声或蝉鸣声[1]。听力障碍者耳鸣发生率更高于其他人群[2], 通常能引起烦躁、焦虑和抑郁,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 现代医学对神经性耳鸣缺乏确切有效的手段, 是临床难治病之一。
 
管遵惠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 第二、三、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师源针灸世家, 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 开拓创新, 提出聚合穴这一概念, 不仅丰富了针灸腧穴学的内容, 也为针灸临床配穴治疗, 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笔者有幸随先生侍诊, 临床中采用管氏耳病六聪穴[3]配合天竺灸治疗神经性耳鸣40例, 并与药物治疗40例相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来源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 按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关于耳鸣的诊断标准。患者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可有耳外伤、爆震、噪声接触、耳毒性药物用药等病史。耳内或头颅有蝉鸣样、吹风样等不同的响声, 鸣响声常对患者的睡眠、生活、工作、学习、情绪等造成影响, 或产生失眠、焦虑、抑郁、烦躁等症状。外耳道及鼓膜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听力学检查 (音叉试验、纯音测听等) 、耳鸣测试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神经性耳鸣的诊断标准; (2) 年龄34~78岁; (3) 以耳鸣为主症, 且耳鸣持续发作在7 d以上; (4) 自愿加入本试验, 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 外耳、中耳、内耳等病变引起的传导性耳鸣; (3) 血管源性耳鸣、肌源性耳鸣等客观性耳鸣; (4) 听觉系统其他病变, 如听神经瘤、听神经病等; (5) 严重心、脑、肾、血液系统、肿瘤等疾病; (6) 有家族精神病或遗传病病史; (7)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组
2.1.1 针刺
主穴取管氏耳病六聪穴, 即翳聪、耳灵、听会、角孙、翳风、听宫。翳聪位于翳风穴后下方1.5寸, 翳风与风池穴连线中点下0.5寸, 直刺0.8~1.2寸。耳灵在耳廓与乳突交界凹陷处, 前对听宫穴, 直刺0.5~1寸。听会穴直刺0.8~1.2寸;角孙穴直刺0.8~1.2寸;翳风穴直刺0.8~1.2寸;听宫穴直刺0.8~1寸。脾虚型加足三里、阴陵泉、气海;肝火上扰型加太冲、阳陵泉;肾精亏损型加太溪、肾俞;痰火郁结型加丰隆、行间;风热侵袭型加曲池、大椎。实证用泻法, 虚证用补法, 不虚不实采用平补平泻法。
 
2.1.2 天竺灸
选择与耳孔大小适合, 约4~6 cm的中空竹节, 竹节一节削半后放置艾绒平铺并点燃, 竹节完整一端插入外耳道, 使温热感传入耳内, 艾绒燃尽后倒出竹节, 重复3次。
 
每日治疗1次, 针灸15 d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
 
2.2 药物组
服用甲钴胺片[卫材 (中国) 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0.5 mg/片], 每次1片, 每日3次, 连续服用15 d, 每日均在同一时间服药。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耳鸣残疾评估量表 (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 THI)
THI由25个条目组成, 每个条目有3个选择项, 分别为否、有时、是, 得分分别是0分、2分、4分。统计25个条目得分, 合计总分, 满分为100分, 治疗后THI的评分比治疗前THI评分减少≥20分时, 表明所有治疗方式有效[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填写, 两组之间及同组治疗前后均进行比较分析。
 
3.1.2 甲襞微循环指标检测
主要包括流态、管襻、襻周积分及总积分, 治疗前后通过微循环检测仪测定。
 
3.2 疗效标准
以《实用耳鼻咽喉学》[6]为依据。
 
临床痊愈:耳鸣症状完全消失, 听力恢复正常, 且持续至少1个月。
 
显效:耳鸣症状明显改善, 听力基本恢复正常。
 
好转:耳鸣症状有所缓解。
 
无效:耳鸣症状变化不大或加重。
 
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 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5.0%, 药物组为57.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针灸组临床治愈率为32.5%, 药物组为2.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药物组比较1) P<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THI总分比较
由表3可见, 两组治疗前TH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THI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针灸组治疗后THI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4.3 两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指标比较
由表4可见, 两组治疗后流态、管襻、襻周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针灸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 (P<0.05)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HI总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 P<0.05;与药物组比较2) 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 P<0.05;与药物组比较2) P<0.05
 
4 讨论
神经性耳鸣较为常见, 一般认为多与血管或病毒感染导致神经病变、自身免疫、肾虚等因素有关[7,8,9], 且临床实践表明多数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睡眠质量差的现象[10],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采用神经营养药物、血管扩张药物治疗该疾病, 虽能有效扩张耳部相关血管,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修复受损神经[11], 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因此, 本病在现代医学治疗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
 
神经性耳鸣属于中医学“蝉鸣”“聊啾”“苦鸣”等范畴[12], 《素问·脉解》:“所谓耳鸣者, 阳气万物盛上而跃, 故耳鸣也。”《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口问》:“耳者, 宗脉之所聚。”可见耳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 五脏六腑的病变皆会反应于耳。《诸病源候论》认为耳鸣的病机为“风邪乘虚, 随脉入耳, 与气相击”。人体经络互联贯通, 气机升降互为影响, 所以耳鸣主要是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阻滞不通而发, 多为本虚标实之证, 在治疗时应当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标本兼顾为主。管遵惠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组方的集合穴, 是指对某些病证或特定部位的疾病, 有特殊治疗效验的几个穴位的组合, 管氏耳病六聪穴是管遵惠教授经过多年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经验, 总结以耳部穴位为主的一组集合穴, 包括听宫、听会、翳聪、耳灵、角孙、翳风穴, 共计六穴。该集合穴分布在耳周, 针刺并结合辨证循经取穴, 能达到改善听觉系统微循环, 促进血液与迷路之间物质交换。听宫是手太阳经和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 听会、翳风、角孙为手足少阳经的穴位, 《灵枢·经脉》:“手少阳之脉, 上项, 系耳后, 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 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依据“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的原则, 治疗时选用听会穴, 因其属于胆经, 故能疏导少阳经气, 调节耳部气血运行, 配合手足少阳之会翳风, 可驱风散邪, 通调三焦。手足三阳经循行于耳部, 手足少阳、太阳及足阳明之络亦汇于耳中, 其中手足少阳经, 皆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 环行耳之前后”与耳的关系最为密切, 故临床上有“耳病实则少阳”之说;耳灵与翳聪穴为管氏经验穴, 具有上荣耳窍而耳聪鸣止之功。脾虚型配取足三里、阴陵泉及气海穴, 起到健脾益气之功效;肝火上扰则配取太冲穴、阳陵泉穴以平肝潜阳, 疏泄肝胆之火;配取太溪穴、肾俞穴以补肾益髓;丰隆、行间清热化痰;风热侵袭型配取曲池、大椎穴以祛风清热。诸法合用, 共奏止鸣复聪之功。近来研究表明, 针刺耳部穴位能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状态,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从而有效地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细胞恢复[13], 为耳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物质基础。
 
艾灸治疗时所产生的温热刺激是其基本原理和效应特点, 利用特制的中空竹管的天竺灸通过温热效应及艾灸的药力等因素作用于患处穴位, 能温通经脉, 疏通气血。研究表明, 艾灸时产生的温热刺激可以扩张局部毛细血管, 造成其充血, 加速局部血流速度, 从而产生温经通络的效应[14]。耳鸣的发病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 针灸组以针刺配合天竺灸施于外耳道, 具有针刺和艾灸的双重效应直接作用于耳部, 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及其感受器, 向高级神经中枢发出冲动, 激起全身与局部的各种反应, 使针感向远处传导, 产生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功效[15]。现代医学认为温灸耳周腧穴能改善耳蜗代谢过程和供氧, 修复受损神经元, 有助于改善内耳的微循环和微环境。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管氏六聪穴配合天竺灸能明显提高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的好转率, 本疗法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应用。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李莉 丁丽玲 王祖红 易荣 方永江 郭翠萍
Tag标签: 耳鸣(17)

栏目列表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