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口腔溃疡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姜良铎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总结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11-16
姜良铎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 临证数十载, 积累了 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 获益良多。复发 性口腔溃疡虽是小疾, 但易反复发作, 影响食欲, 降低患 者的生活质量。现将姜良铎教授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 溃疡的经验介绍如下。

1  首辨虚实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应首辨虚实。实证多因嗜 食辛辣、 烟酒咖啡、 油甘厚腻及忧思恼怒所致, 概以火、 热、 湿、 毒、 瘀等病理产物。临床多见胃火亢盛, 伴见口 渴喜冷饮, 大便干燥, 舌红苔黄, 脉象数实, 治疗多从清 热泻火论治。但临床久治不愈之口腔溃疡多属虚火。 虚火者, 又分为阴虚火炎和阳虚火浮, 可因脾阴亏虚, 虚 火上炎, 治疗当甘淡濡润, 健脾益气; 亦可因患者日夜颠 倒, 煎熬心血, 心经火旺, 久病伤脾, 中焦枢纽失司, 心经 独盛, 循经上炎, 灼伤脉络, 发为口疮。患者年老, 久病 及肾, 肾精亏损, 真阴不足, 相火妄动, 上焦之阳不能降, 下焦之阴不能上行, 不能濡养口唇, 亦多见口疮, 口干, 舌红, 少苔或无苔, 治宜滋阴降火。《 圣济总录》 曰: “ 胃 气弱, 谷气少, 虚阳上炎发为口疮。 ” 气虚( 阳虚) 火浮者, 中虚运化不健, 清阳不升, 郁伏化火, 谷气下流为湿, 湿 火互结, 多见局部口腔溃疡周围红肿、 久而不愈、 面色淡 白、 口中津液较多等症状。

口疮有虚实之别, 但临床中虚实夹杂证亦不少见, 如湿热瘀滞者可因平日过用寒凉之品耗损脾胃阳气, 使 湿浊之邪不化, 而热邪郁遏在里, 造成本虚标实之象。 也可见湿热之邪瘀滞日久, 暗耗津液, 导致阴液不足与 湿热并存, 故治疗应谨守病机, 各司其属。

2  重视五脏六腑、 经络循行与口疮的关系

《 罗氏会约医镜》 曰: “ 口者, 五脏六腑之所贯通也, 脏腑有偏胜之疾, 则口有偏胜之症。 ” 诸多脏腑通过经络 与口腔相联系。姜良铎教授指出, 临床除观察口腔溃疡 的主症外, 还需重视兼症。《 外台秘要》 云: “ 心脾有热常 患口疮。 ” 《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曰: “ 诸痛痒疮, 皆属于 心。 ” 脾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 舌为心之苗。心主君火, 肝 主相火, 故养心清肝, 使炎上之火下泻。脾胃为气血之 源, 源竭则气衰血少, 四肢不荣, 体倦, 脾失运化, 湿邪内 蕴, 便不成形; 脾主升清, 清阳不升, 无法上荣口窍; 心无 所养, 不能藏神, 故有心悸失眠, 亦可发为口疮。治疗时 既不能温燥伤阴, 又不可苦寒泻火, 宜甘淡平补, 缓缓图 功。《 医宗金鉴》 曰: “ 口疮糜烂泄泻一证, 上发口糜, 下 泄即止, 泄泻方止, 口糜即生。 ” 提示心脾之热下移小肠, 小肠受盛化物, 泌别清浊, 运化失职, 则下注泄泻。

口疮与肝的关系也甚为密切, 有女性患者常于经前 或经期发作口疮, 而从肝论治经期口糜有明显疗效。肝 胆互为表里, 同居中焦, 具有枢转气机的功能。若疏泄 失常, 肝火上炎, 或肝气横逆, 克制脾土, 脾失健运, 湿浊 内生, 则聚湿生热, 从阳化火, 亦导致口舌生疮。肾在体 合骨, 生髓, 齿为骨之余, 口疮亦与肾有关。肾火多属虚 火, 暗耗阴血, 阴不制阳, 无根之火虚浮, 蒸灼口腔黏膜 而发为口疮。口腔是经脉循行的要冲,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 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及任、 督、 冲脉均 循行于口腔, 若经气不利, 均可发为口疮。

3  切勿忽视寒热夹杂

《 口齿类要》 中指出口疮“ 上焦实热, 中焦虚寒, 下焦 阴火” , 临床所见多数患者均为上热下寒, 如囿于上热, 必是有所不周。口唇之病, 燥者多, 湿寒者少, 然阳明上 逆而生燥热, 多因太阴下陷而生湿寒。故治疗时应清润 上焦之燥热, 而不助下焦之湿寒。

4  善后从脾胃论治

“ 脾开窍于口” “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 。姜良铎教授 在预防口腔溃疡复发方面多从脾胃论治。脾气凝滞、 心 脾积热、 阴虚火旺、 脾胃湿热及脾胃虚弱均可导致口疮 的发生。故临床注重从脾胃论治, 通过疏理脾胃之气、 清心健脾、 滋阴降火、 清热利湿、 补脾益气之法预防复发 性口腔溃疡的再发, 可取得良好疗效, 值得临床学习。

5  典型病例

患者, 女, 4 5 岁, 2 0 1 5 年 6 月 5 日就诊。患者自诉口腔溃疡1周, 溃疡主要分布于唇内侧及舌根两侧, 口 中有热气, 左侧颏部淋巴结肿大。近1个月手足心热, 入夜尤甚, 醒后难以入睡, 偶头晕, 月经正常。平素胃脘 部自觉有气, 时而嗳气, 大便不成形, 每日2次。舌红苔 白, 脉沉滑。平素体健, 性急躁, 易发口腔溃疡。否认高 血压病、 糖尿病史, 否认药物、 食物过敏史。处方: 当归 1 0g , 白芍1 0g , 生地黄1 0g , 牡丹皮9g , 地骨皮9g , 野 菊花1 0g , 蒲公英1 0g , 甘草片6g , 防风3g , 生石膏6g ( 先煎) , 栀子5g , 藿香1 5g ( 后下) , 生龙齿1 5g ( 先煎) , 代赭石1 0g ( 先煎) , 山药1 5g 。 7剂, 水煎服。 2 0 1 6年 6 月 1 2 日复诊: 患者诉服药后口腔溃疡、 淋巴结肿大、 手足心热均消失, 但嗳气、 大便不成形仍存在, 继以调理 肝脾善后。

按语:姜良铎教授认为该患者手足心热、 入夜尤甚、 醒后难以入睡乃阴血不足, 虚热内生, 血不能濡养心神所 致, “ 阴虚者, 阳必凑之” , 故见口腔溃疡。且溃疡主要分 布于唇内侧及舌根两侧, 考虑与心、 肝、 脾、 肾相关, 故方 选加味地骨皮饮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加味地骨皮饮乃四 物汤加味, 其中“ 四物汤为肝家滋阴调血之剂, 加地骨皮 清志中之火, 以安肾补其母也, 加牡丹皮清神中之火, 以 凉心泻其子也, 二皮凉而不润, 但清肝火, 不伤脾胃” 。泻 黄散泻脾胃伏火, 清泻与升发并用, 兼顾脾胃。加野菊 花、 蒲公英清热解毒, 生石膏清热, 生龙齿镇静安神, 代赭 石降逆, 山药顾护脾胃且止泻。诸药合用, 既养血清虚 热, 又能泻脾胃伏火。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刘竺华
Tag标签: 口腔溃疡(10)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