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心理疾病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精神疾病的针刺手法 针刺要调神定神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24-03-27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主任医师孔尧其提出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的思路,总结了在这一思路指导下的处方原则和针刺手法。笔者在跟师学习中,总结其要如下。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思路
 
精神疾病的病位在脑
 
孔尧其认为,中医学所说的“神”指的是精神、神明,即精神状态。脑是精神活动的器官,精神疾病的病位应该是脑。《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精明即神明,名之以府者,确定头脑为神明所藏之库也。神明乃纯阳之品,性热。阳气是脑动力之源。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脑为元神之府”“人之记忆皆在脑中”,所以,作为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脑,即是精神疾病的病位所在。但是,从中医学的角度论述精神疾病的病位,还不得不说到“心”。
 
同时顾及“心”之病位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明即元神,藏于脑而发于心,源于丹田。《灵枢·邪客》云:“心者……精神之所舍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因此,心的主要功能,除了“主血脉”,还有“主神明”。所谓“神明”,就是指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机能活动,而中医学中的“心”,正体现了“脑”的这些功能,故精神疾病也可称之为心神疾病、心理障碍等。在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时,必须同时顾及“心”之病位。
 
从神论治之本为阴阳平衡
 
古人云:“阴阳不测谓之神。”(《周易》)。精神疾病无非是阴阳失去平衡、太过不及所致。孔尧其认为,精神疾病的证候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情亢奋、行为躁动;一类是神情抑郁、行为消沉、易惊善恐。《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是也;反之,若是阴盛太过,阳气不足,则会致神情抑郁、行为消沉、易惊善恐等症状,针灸则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的特色和优势,可通过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来促使精神疾病的康复。
 
穴不离神是从神论治的基础
 
冠名“神”“脑”的腧穴
 
孔尧其认为,神庭、神道、神门、本神、脑户、脑空等腧穴名称是前人临床实践的总结,是中医理论的一种体现,是以功能来命名的一种方法。《续博物志》曰:“面者,神之庭也。”故而取名“神庭”,为治疗神识之症要穴。神门穴属手少阴经,《道藏》曰:“玉房之中神门户。”玉房即心也。故凡神识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神门”因此而得名。他认为,古人用来形容心神、意念、心智等的穴名皆有治疗精神疾病的功能。
 
头穴和通头脑的腧穴
 
孔尧其认为,不论何种原因,不论临床表现如何,只要扰及神明就可称之为精神疾病。既然精神疾病的病位在脑,那选穴下针时,就应首选头穴和通头脑的经络,如百会、强间、后顶、上星、人中、风府、风池等。头皮针国际标准治疗线中的顶中线(百会穴)、额中线(神庭穴)、额旁1线(眉冲穴)、额旁2线(头临泣穴)等均在头部,也主要以此为依据。而选循行于头部的经络,也是取其调整大脑功能的作用,以提高针刺的疗效。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和阳维脉、阳跷脉等经络中,选择一些重要的穴位治疗精神疾病,也是从神论治的重要手段。
 
与精神疾病病机相关的腧穴
 
如失眠症,中医认为主要由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或阳不交阴、心肾不交或阴虚火旺、肝阳扰动或心胆气虚及胃中不和等因素所致心神被扰而产生不寐。在临床治疗本病时,取太冲、行间泻肝火,取丰隆、中脘清化痰热,取太溪、肾俞滋阴降火,取心俞、脾俞去补益心脾,取足窍阴、阳陵泉定胆安神。所有这些腧穴,都针对病因病机,泻实补虚,最后殊途同归,起到对失眠的治疗作用。
 
另外,尚有一些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新穴和老穴,也可在临床上试用,如“降龙”“伏虎”“鬼哭”穴等。
 
手法应以针灸治神之法贯穿始终
 
针刺要“调神定神”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静意视义,观识之变。”即医生与患者都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稳定自己的情绪变化。只有患者精神安定,才能显现出真正的脉证之象,才能接受针刺治疗;只有术者情绪稳定,才能精心分析病情,审察患者的形神变化,才能正确施针。进针时,术者要全神贯注,属意病者,令志在针,意守针尖,迅速破皮刺入。同时要随时注意患者的任何情绪变化,不断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针刺的深浅、方向,患者守神则可促使针下得气,令气易行,提高疗效。
 
行针宜“移神制神”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术者应观察患者的神态和目光,通过医患之间的目光相接,使患者神情安定。《素问·针解》所云“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即是此意。在行针过程中,还须通过移神之法,使患者意守针感,促使得气。孔尧其在用头皮针治疗精神疾病时,常用头皮针抽提法结合患者的意念运动,引导患者的意念集中在患部、调摄自己的神气,并做一定的心理暗示,可明显提高疗效。
 
针刺期间和针刺后,要避免环境和情绪的刺激,嘱患者静养安神,稳定心态,勿大怒、大喜、大悲、大忧,以免神气耗散,这对提高疗效十分必要。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临床应用
 
孔尧其针灸从神论治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痴呆、失眠、癔症、小儿多动症、抽动症等。
 
抑郁症
 
失眠往往是一些精神疾病的先兆,若不恰当治疗,极易转化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针灸治疗时,往往从消除心火、肝火、痰热及气血两虚等上扰神明的诸多因素入手,达到宁神镇静、养神安躁的效果,从而达到截断向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转化的作用。临床治疗时取穴额中线(神庭穴)、额旁1线(右)、额旁2线(左)、顶中线、神门、大陵、足三里等。笔者认为额中线能安神定志,额旁1线(右)能宁心安神,额旁2线(左)能疏肝解郁泻火,顶中线有平肝潜阳、益气升阳双向调节的作用,神门为心经原穴,能宁神安寐,大陵能健脾安神,足三里能补脾健胃、生化气血。诸穴同用,共奏治神之效。
 
验案 马某,男,20岁。主诉:厌学10余年。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厌学,逐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记忆力差,伴乏力,嗜睡,怕冷、怕热,口干,偶有头晕头痛,胃纳差,大便2~3天一行,小便频数,起夜1次,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弱。高中时曾于多家医院治疗,给予抗抑郁药、中药、针灸等治疗半个月,疗效不佳。查体:心肺正常。
 
诊断:西医诊断为抑郁症,中医诊断为郁证(肝郁脾虚证)。
 
治法:从神论治,行气解郁,健脾温阳。
 
选穴:四神聪(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额中线、额旁1线(右)、额旁2线(左)、印堂、安眠、神门、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神阙。
 
操作:先嘱患者端坐,然后进行针刺,向百会穴方向平刺四神聪穴,其余头穴均由上向下,头针用抽提法,行针时配合导引法,对额中线、额旁1线、额旁2线、四神聪、印堂加用电针,采用疏密波刺激30分钟,神阙穴采用隔盐灸,双侧足三里采用温针灸。头皮针留针8个小时,10次为1个疗程。以上治疗隔日1次。疗效满意。
 
小儿抽动症
 
现在发病率很高的儿童多动症、抽动症无不与“神”动有关。它的核心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可称之为“走神”,而多动、冲动,则可谓之“神扬”。治疗主要以头穴四神聪、额中线(神庭)为主穴,再配上“治神”的穴位如本神、神道、神门(包括耳穴神门)、神阙等。
 
验案 骆某,男,11岁,主诉:不自主挤眉弄眼、摇头、皱额扬眉、张口、揪鼻,有脊椎抽搐症状,斜颈,耸肩。偶有清嗓子、咳嗽、叫声等。舌红,少苔,脉细。
 
诊断:西医诊断为小儿抽动症,中医诊断为血瘀阻络证。
 
治法:活血祛瘀,安神通络。
 
选穴:四神聪、神庭、本神、神门(包括耳穴神门)、神阙。针刺治疗:四神聪、神庭、本神、神门。艾灸治疗:神阙隔盐灸。耳穴压豆:神门。
 
操作:针刺前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消除恐惧感。施针期间,医者要全神贯注,排除各种干扰。患者精神注意力亦需高度集中于所刺激之穴位,使医患神气相贯通,达到“两神合一”。头部穴位沿头皮平刺或斜刺,长留针,四肢躯干多采用直刺,进针后调整针刺深度和角度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行针1次,采用平补平泻捻转手法。出针时,及时按压针孔避免出血。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1个月后症状可明显改善。(江凌圳 毛伟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孔尧其针灸传承工作室)
Tag标签:

上一篇:桃花治狂利水有殊功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