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失眠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失眠不寐 印堂穴头九针 疗效明显具有独特优势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23-09-27
“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验案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感受,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中途醒转、醒后不易睡、睡眠时间缩短或早醒,失眠的同时还会伴随日间功能障碍,如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日间嗜睡、头昏头痛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失眠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医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本文简要介绍骨膜针刺法,并列举“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针刺至骨膜治疗失眠验案两则。
 
1 骨膜针刺法简述
《灵枢·官针》曰:“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针刺“至骨”法源于《黄帝内经》的短刺和输刺,属于深刺法,是以软组织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及骨缘附近的经穴特定点为取穴点,进针时针尖多抵达骨面或针身贴骨进针,刺激骨膜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1]。王朝阳等[2]发现针刺头部能够对刺激区造成强大的压力,而骨膜组织属于压力感受器,会对刺激区产生类似“冲击波”作用的压力,激发刺激区效应,集中和增强能量的效应及转化,调节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改变局部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研究表明,印堂穴骨膜针刺法可有效改善失眠[3]。《素问·调经论》曰:“经络支节,各生虚实……病在骨,调之骨。”施行骨膜针刺法时,需要针尖直达骨膜层,因头皮下的颅骨坚固,故针刺深度较好掌握,也较为安全。研究表明,头针治疗失眠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疗法治疗[4]。《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医学原始》提出“知觉、睡眠皆由脑所主”,张景岳认为“人之脑为髓海……总众神也”,提示脑为元神之府,诸脏皆听命于脑。《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头者,身之首,入神之所法,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精气衰竭或气血亏虚、气血瘀滞不能正常荣养大脑,可导致神志活动异常。《灵枢·寒热病》记载:“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此条文认为人体头部与睡眠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头部离脑更为接近,针刺头部也成为治疗失眠的有力依据。头九针为笔者老师鄢路洲临床常用效穴。于百会、前顶、囟会处定点取穴,再于此3点左右各旁开1寸取6穴,这9个点称之为“头九针”。在临床上笔者常选用“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颇有疗效。
 
2 病案举隅
(1)病案1
患者,女,28岁,2021年10月26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两个月,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睡中易醒,次日常有神疲乏力、精神恍惚。自诉曾服用艾司唑仑,效果不佳,又在中医馆口服中药1个月余,仍感易醒,醒后入睡困难。现患者因与家人吵架后,失眠加重1周,重时彻夜不眠,白天精神不振,头痛头晕、乏力,遂来自贡市中医院进一步就诊。刻下症:眠差梦多,浅眠易醒,重则彻夜不眠。头部颠顶和两侧阵发性头痛,精神紧张,急躁易怒,纳差,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肝火扰心证)。治疗原则:疏肝泻火,镇心安神。治疗方法: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针刺时,患者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定点消毒,进行平刺或斜刺,针刺深度达骨膜位置,以患者自觉针下有酸、麻、胀、重感,并向鼻根部扩散为宜。头九针亦用骨膜针刺法,针刺后头部感紧绷为宜。另佐以双侧太冲针刺以疏肝泻火,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以上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10月28日二诊:患者自述昨日入睡已有良好改善,但仍感睡后易醒,嘱患者适当运动、畅情志、合理调整作息时间,继续治疗,继观患者病情变化。10月30日三诊:患者睡眠已有很好的改善,入睡时间可达六小时左右,纳可,精神渐佳。11月2日四诊:患者自诉睡眠好,精神可,二便调,诸症愈。继续针刺3 d, 以巩固疗效。
 
(2)病案2
患者,女,65岁,2021年12月3日初诊。主述失眠1个月余,加重伴头昏、乏力1周。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感觉疲惫但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再入睡困难,日间逐渐伴随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间断在家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尚可,停药后易再次失眠。现患者症状加重,自觉全身乏力发虚,不喜站立,并伴随头昏。遂于我院就诊,门诊予经颅多普勒协助诊断,检查结果回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前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脑血流频谱欠佳,S2>S1,脑血管弹性减退,血氧饱和度99%。故初步诊断为失眠,脑血管供血不足。治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养心安神。治疗方法:印堂穴、头九针骨膜针刺。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 每15 min行针1次。取针时若有针孔出少量血则可不用急于按压,释放少量血液,以达到通经活络的作用。针刺1次后头昏症状明显减轻,当晚即安睡6~7 h, 日间注意力不集中情况有所改善。又取头九针、印堂穴针治两次后,头昏亦止,但仍感觉乏力,精神欠佳。考虑患者日久不能获得充足睡眠,已形神气血两伤,故加取足三里、三阴交穴行常规针刺,以疏通肝、脾、胃、肾经的经气,达到补养气血的功效。又针3次,患者头目清爽,诸症悉平,夜间入睡可达7~8 h, 病基本告愈。
 
3 讨论
睡眠占人生约1/3的时间,睡眠会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对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极其重要,也是生命的需要。正常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愈合和修复,使阳气得以潜藏,能量得以积蓄,为次日阳气的升发与运用做好充足准备,使人精力充沛,得以正常工作和应对一日之劳。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失眠发生率逐年增长。失眠既是一种疾病,也是临床症状之一。从《黄帝内经》起就有了对失眠病因病机和睡眠生理的描述,称其为“不得卧”“目不瞑”。中医认为,本病是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所得。《灵枢·大惑论》言:“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失眠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密切相关。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多次提到“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以致失眠的观点。可见,阴阳失调是失眠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故调和阴阳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此外,《灵枢·营卫生会》论述:“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人体气血阻滞,经络不通,津液运行不畅也会导致睡眠障碍。《灵枢·大惑论》认为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经脉的循行从上行走归属于脑部,《灵枢·根结》指出四肢末端井穴为足六经的“根”,头、胸、腹则是“三结”,所以头部在人体的营卫气血的循环复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部血液供应可有效改善睡眠障碍。脑供血不足是一般无明显的神经定位体征,也无器质性改变,大部分由颅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引起血流改变的疾病,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5]。患者可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以此反映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狭窄的状态,从而明确诊断,以便了解针刺头部对脑供血不足的影响。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6]。在治疗上选用针灸治疗失眠能够避免安神镇静类处方对患者造成的成瘾性、依赖性和毒副作用造成的对身体的伤害,且针刺治疗疗效明显,具有独特优势。
 
督脉“贯脊属肾”“入属于脑”“上贯心”,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助阳气升发,蓄积、渗灌、调节一身阳气。王涛副主任医师认为,督脉的循行及分支均循经头部,连于脑,若督脉经络气血不畅,不能有效调节全身的阳气,致阴阳失调,神脑失其所养,则失眠自生,故针刺督脉穴可调养心神,濡养脑神,培补元气,调护中气,使气血周流旺盛,督脉通,达阴阳之协调以安神明[7]。印堂穴定位在额部,位于两眉毛内侧端中点的凹陷处,虽所属经络为经外奇穴,且位置在督脉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针刺印堂穴具有平衡阴阳、安神定惊、醒脑开窍、宁心益智之功[3]。头九针是取百会、前顶、囟会、左右四神聪及前顶、囟会左右各一点。百会穴可调节情绪、改善睡眠。四神聪属经外奇穴,可以平衡阴阳、充养脑髓,具有健脑醒神之效。百会与四神聪皆为经脉之气汇聚之所,其穴性也皆属阳性,对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脏腑阴阳、扶正祛邪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百会和四神聪有利于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8]。头九针穴位部分位于督脉且取穴密集,可增强其调节阴阳之功。清·王宏翰认为“五官的感觉、知觉,都要上达于脑,而五官之用也由脑所发出,脑中脉络通达,感知觉会如常传递;若脑中脉络阻塞,则其感知觉传达之路也会被阻塞,外无由入,内无由出则寐”。可见,脑中脉络通达,脑的感知、睡眠功能则正常,反之若脑中脉络阻滞不畅,则脑的感知、睡眠功能也会异常[9]。这样的异常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之人,这类人正气不足且脏腑功能有所减退,运输气血无力,致瘀血内生,血阻于脉络,致气血不能上荣于脑,脑神失养则致不寐。针刺百会、四神聪、印堂等头部穴位,可有效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代谢,改善脑供血不足,具有补脑益髓、升举清阳、安神益智之功。针刺颠顶部腧穴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紧张度,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部供血量[10]。因而针刺“头九针”、印堂穴具有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症状以治疗失眠之功。
 
在临床上每每遇到失眠患者,运用“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对治疗失眠颇有奇效。根据鄢老多年临床针刺经验,笔者临床应用此法屡试不爽,收效明显。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马雪敏 鄢路洲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
Tag标签: 失眠(102)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