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风湿性关节炎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唐强运用整合康复疗法治疗痹证的经验总结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23-06-28
唐强教授,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康复学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中医康复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国家级人选,全国第2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龙江学者,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名中医。唐强教授德艺双馨,积累了丰富的治痹证经验,其将整合医学融入痹证的治疗中,提出“整合康复,导引为主;注重三调,练养结合;内外兼修,因人而异;综合治疗,提高疗效”的新主张,并运用整合康复疗法治疗痹证,收效显著,现将其诊治思路与经验总结如下。
 
1 痹证的概述
痹证指人体正虚,遇风、寒、湿邪侵袭,导致骨节、经脉闭阻,出现以骨关节疼痛、麻木、重着、肿胀、屈伸不利,甚至畸形、废用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膝骨关节炎相似。“痹”,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之邪相互搏结,侵袭人体,形成风、寒、湿痹。正如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引申《金匮要略》所言:“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病因一般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对于痹证的病因病机,唐强教授认为可分为三大点。一则为内因,元阴元阳不足,肾元亏虚,肝肾亏损。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禀赋不足,元气不足以濡养自身,进而正气不足。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肾亏则骨不能生,髓失所养,肝血虚则筋不养,肝肾亏虚则筋骨气血失于温煦、濡养,故发此病。再则为外因,素体虚弱,正气不足,风邪走窜、寒邪凝滞、湿邪重浊,外邪侵袭,致脉络痹阻,继而发为痹证;或痰、瘀等病理产物直接痹阻经络,使气血不畅,发而痹证。三则为不内外因,乃为跌仆损伤,创伤后护理不当,则气滞血瘀,脉络瘀阻,筋骨失其所养,继发痹证;积劳成疾,气血亏虚,脉络受损,亦可发为此病。唐强教授指出,痹证的中医辨证应把握虚、邪、瘀3点,再结合气血经络辨“不通”“不荣”。故同为痹证,其临床证候各不相同,若初期有寒热脉见浮数,各个关节和肌肉均有痛感且游走不定,多为风邪偏盛;若脉多为沉紧,其疼痛加剧且屈伸不利者,多为寒邪偏盛;若脉多濡缓,痛有定处,关节麻木,多为湿邪偏盛。
 
2 唐强教授学术思想
2.1 整合康复,导引为主
整合医学是将医学各个领域最先进知识理论、最有效方法,根据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和生命整体观加以有效整合与融合,使之成为更加符合生命身心整体健康与疾病身心整体诊疗的一种新的医学体系[1]。唐强教授基于整合医学这一新的医学体系,提出整合康复这一观点,将中医功法与现代康复技术整合,在应用以“简、验、廉、便”为特点的中医功法下,积极融合以“精、细、专、理”为特点,涵盖康复治疗学、解剖学、人体生物力学、生理学、骨科学等多学科的现代医学理念和康复技术,对不同的痹证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中医导引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衰老、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创造和总结的自我身心锻炼的健身功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其主要特点为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形神共养。通过导引,调节内在气息、情志与外在筋骨,锻炼身形,从而燮理阴阳,运行气血,调和脏腑,疏通经络,宁神定志,增强体质,最终促进疾病康复。唐强教授在治疗痹证时,常将中医导引法作为主要的康复手段。
 
2.2 注重“三调”,练养结合
(1)调身
调身是指调整身体,使之保持“正、匀、柔、圆、灵”,包括姿势、体态训练,肌力、肌肉耐力训练,灵活性、柔韧性训练,平衡、协调训练。调身是基础,所谓“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调身要重视姿势正确规范,具体表现为直立如松,敛臀收腹,沉肩展臂,舌抵上腭等。痹证患者若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应及时积极地练习中医导引功法,加强患侧或全身的导引训练,疏经活络,调畅经血,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2)调息
调息注重呼吸吐纳深长均匀,包括呼吸训练、有氧训练。调息是动力,一呼一吸,一开一合,循序渐进,调畅全身,以呼吸“匀、细、柔、长”为最佳。唐强教授认为,调息是在调身的基础上,调整呼吸,通过长期不断地锻炼、配合,使身体形成记忆模式,最终达到起势、收势之间息自调之的目的。
 
(3)调心
调心注重调心养神,包括心理疗法、情志疗法、认知训练。调心是核心,以达到“意松、意守、意行”为宜。痹证患者因疼痛会产生精神抑郁、悲观消极或狂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唐强教授认为,调心又为调意,患者通过对自身心理和情志的正确引导,保持良好的心态,排除杂念,思维活动相对单一化,对大脑皮质起着主导性抑制作用,进一步调整和恢复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改善脏腑功能。
 
(4)三调合一
“调身”“调息”“调心”三者融为一体,构成了传统中医导引法的重要内涵,随着三调境界的形成,境界中无论静功、动功,均由本境界中的自然之力所调控,功到渠成,如古人所说“得之者,长似醉”[3]。
 
(5)练养结合
痹证的不同时期,其康复治疗的方案也各不相同,故痹证发生后,康复的介入时机十分关键,甚至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症状缓解的速度。唐强教授认为,上医治未病,痹证多由关节退行性病变、外伤、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过劳不可,不劳亦不可。药物或针刺、推拿等被动治疗,虽有疗效,但时间有限,无法抵消日常的消耗,最好的方式是练习相关功法,不同时期可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4]。总体来看,预防为主,练养结合,实乃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动静”之本。
 
2.3 内外兼修,因人而异
唐强教授认为,痹证的康复治疗应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通过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结合痹证患者不同的疼痛与功能障碍程度,以及患者想要达成的康复治疗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并在痹证康复的各个阶段形成相应的康复治疗目标,及时进行阶段性调整,最终使康复治疗方案更加全面和具体。
 
2.4 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唐强教授认为,整合康复疗法虽然具有中医功法及现代康复技术的双重优势,但在实际临床中,也应根据痹证患者病情缓急、轻重,合理结合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以提高痹证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为目的。
 
3 常用功法及组合应用
3.1 韦驮献杵
“韦驮献杵”源自《易筋经》。动作要领:脚跟靠紧,脚尖立地;左手阳掌,右手握固,安放于黄庭之上,两膝直立,竖起脊梁,使耳对肩、鼻对胸,合眼收神,平视不出一尺之外,牙关扣紧,舌抵上腭,气由鼻出[5]。直立腰膝,高耸脊梁,脚跟离地,脚尖挂地,两手向前回抱合掌,指尖齐于鼻尖,仍计气呼入三口,顺势推出。此动作为《易筋经》中的基础动作,意在将自身之神内固,起到收气、聚气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血液运行。通过此动作的锻炼,痹证患者平心静气,摒除杂念,逐步达到身心泰然的状态。
 
3.2 仰面观天
“仰面观天”源自《易筋经》。动作要领:身形中正,立定不变,合掌,与头保持原距离,缓缓向后仰,闭目向体内反视,注意后仰时吸气;仰毕再做合掌归位,归位时呼气。通过仰面观天,下颌向上牵引颈前舌骨肌群、咽喉、气管等,从而调整痹证患者的呼吸模式,激活膈肌,强化核心肌群;牵拉、按压胸腔、腹腔脏器,调节腹内压,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头颈后伸,改善头颈、躯干灵活性;足趾抓地,双膝并拢,臀部收紧,这样的闭链动作能促进肌肉等长收缩,最终达到增强力量的目的。
 
3.3 站桩功
“站桩功”源自太极拳。动作要领:敛臀收腹,全身放松,百会上领,舌抵上腭,两脚平行站立,骨盆微后倾,膝关节微屈微外展,髋关节微外展。通过这一动作使腰部肌群得到放松,进一步激活臀大肌,使腘绳肌肌群与股四头肌(尤其是股直肌)互为拮抗,小腿三头肌微微放松,从而达到对膝关节的保护[6]。此动作使五脏六腑处于一种“悬挂”的状态,有助于增强腹式呼吸,使呼吸更为流畅。
 
3.4 挽膝伸足
“挽膝伸足”源自《诸病源候论》。动作要领:伸腿坐于席,左侧下肢尽量伸展,屈曲右膝,双手交叉,在足三里处拉住右下肢,右膝尽量向前用力,躯干尽量向后拉。左右交换。本动作采用坐式和立式均可,坐式更有利于同时完成膝关节前挺和身体后倾的操作。另外,长伸足的操作,坐式也更容易完成。通过努膝伸髋,使腰骶部适度紧张,脊柱下端被固定。挽膝时,肩膊部被动拉伸,则脊柱上端被固定。这样整个脊柱处于被动放松状态,使气血聚于背部,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足三里为后天补益要穴,可以鼓舞气血运行。
 
3.5 三盘落地
“三盘落地”源自《易筋经》。动作要领:双眼平视,舌抵上腭,眼睛睁大,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如托千斤,两腿收直。所谓三盘,即双手之间、双膝之间、两足之间如有三盘,通过膝关节的屈伸下蹲运动,以及对颈椎、胸椎、腰椎、骶髂关节的伸拉、压缩,使痹证患者在正常生活中不易运动到的神经、肌肉、韧带等得到充分牵拉,从而增强腰背部肌肉和韧带力量,提高脊柱和骨盆的活动功能。
 
3.6 漱醴泉
漱醴泉源自《诸病源候论》。动作要领:“漱醴泉者,以舌舐略唇口牙齿,然后咽唾,徐徐以口吐气,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待好,调和引气,勿令自闻出入之声。”患者通过调整呼吸模式,调畅气机,激活膈肌功能,强化核心肌群,从而增强心肺功能。该法尤其对老年痹证患者的康复训练有极大的帮助。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58岁,因“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不利10年,近1周加重”收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现患者双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饮食正常,睡眠正常,夜尿频,大便正常,舌红,苔少,脉涩。体格检查示:双膝关节肿胀,双膝内外侧膝眼压痛(+),双膝内外侧关节间隙压痛(+),双膝髌外上方压痛(+),内侧副韧带压痛(+),过伸试验(+),过屈试验(+);右膝关节屈曲度:10°~85°,左膝关节屈曲度:20°~90°;双膝研磨试验(+),双膝浮髌试验(-),双侧McMurray征(-),双侧抽屉试验(-),双下肢感觉正常,末梢血运尚可,病理反射未引出。影像学检查示:双膝关节退变。西医诊断:双膝骨性关节病。中医诊断:膝痹,肾虚兼气滞血瘀证。综合治疗方案:①导引功法。针对该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制订个性化康复方案,即动作的叠加训练,包括韦驮献杵、挽膝伸足、漱醴泉功法及敛臀收腹动作,每日1次,每次30 min。②针刺治疗。根据患者气滞血瘀的症状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取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血海等穴,梁丘与血海、阳陵泉与阴陵泉连接电针治疗40 min。③中药治疗。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 g, 白茯苓15 g, 丹参15 g, 桑寄生30 g, 薏苡仁30 g, 秦艽9 g, 防风9 g, 当归9 g, 甘草片9 g, 川芎9 g, 生地黄10 g, 白芍12 g, 杜仲12 g, 炮附片3 g(先煎),细辛3 g, 枸杞子15 g, 女贞子10 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④物理因子疗法。首先进行双膝中药离子导入(方药组成:红花20 g, 沉香20 g, 乌梢蛇25 g, 伸筋草20 g, 牛膝15 g, 醋没药15 g, 草乌20 g, 肉桂20 g, 醋乳香25 g, 丁香20 g, 土鳖虫20 g, 川乌20 g, 木瓜20 g, 杜仲20 g, 附子20 g, 制马钱子10 g; 水煎,取药液浸湿纱布,并热敷于双膝,将中低频温热治疗仪作用于上)治疗,再用红光照射、治疗,每日1次。两周后,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大,患者痛感减少。
 
按语:痹证多缠绵难愈,患者常疼痛难忍,活动受限。针对该案患者,唐强教授首先采用导引功法训练方式,通过韦驮献杵调心凝神,畅通经络、气血;采用敛臀收腹动作以放松腰部肌群,进一步激活臀大肌,使腘绳肌肌群与股四头肌(股直肌)互为拮抗,小腿三头肌微微放松,从而达到对膝关节的保护;通过挽膝伸足功法增加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运动;通过漱醴泉调息凝气,从“三调合一”的角度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其次,采用针刺疗法,穴选膝关节周围腧穴如血海、梁丘、阴陵泉、膝阳关、阳陵泉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预防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放松肌肉。由于本案患者病程较长,四肢无力,夜尿频多,舌淡,苔白,故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滋补肝肾,缓解膝痹痛。采用物理因子疗法,通过中药离子导入以促进药物快速、有效的吸收,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运用红光促进患者的炎症吸收。
 
5小结
唐强教授主张痹证宜早诊断、早治疗,遵循“整合康复,导引为主;注重三调,练养结合;内外兼修,因人而异;综合治疗,提高疗效”的原则,制订个性化方案,如中药、针刺、功法、康复锻炼、物理因子治疗等,达到整合康复这一理念。此外,唐强教授认为痹证不能“谈虎色变”,不可一味卧床、制动,正所谓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立伤骨。唐强教授在痹证的诊治中采用中西结合手段,综合治疗,主张早诊断早治疗,形成了“整合康复,中西并重,内外兼修”的学术思想,注重治未病,预防为主,慎起居,避风寒,节食饮,戒烟酒,畅情志,防过劳,注练养。唐强教授提出的痹证中西并重的康复治疗方案,通过将中医导引法“调息、调身、调心”思想与现代康复技术的融合,开辟了痹证康复治疗的新思路。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钱铖 李保龙 丁楠 井鑫鑫 高春 任婷 唐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Tag标签: 痹证(2)

上一篇: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