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腹泻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风药治疗泄泻 调肝止泻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8-19
运用风药治疗泄泻理论浅析
 
泄泻主要症状是排便次数增多, 便质稀薄, 严重时泻下如水, 基本病机是脾胃运化功能失职, 湿邪内盛, 故健脾利湿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风药具有祛湿、升阳、调肝、止泻的作用, 不仅能祛瘀滞, 还能健脾胃, 升发脾阳, 清升浊降, 从而达到泄泻自消的目的。故临床上治疗泄泻时, 多在运脾化湿的基础上配伍风药, 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 泄泻的中医源流
历代医籍对泄泻的论述都很详细, 名称颇多。《五十二病方》确立“溏泄”这一病名, 《黄帝内经》始称为“泄”, 如“濡泄”“洞泄”“飧泄”等。汉唐以前也有根据病因或病理称“暑泻”“寒泄”“酒泄”等, 名称虽多, 但都没有脱离“泄泻”二字, 直到宋代以后统称为“泄泻”。
 
2 风药的概念及发展
风药的命名出自张元素《医学启源》提出的“药有气味厚薄, 升降浮沉, 补泻主治之法, 各个不同”。此后, 李杲继承他的观点, 明确提出“风药”这一名称, 并用以治疗内伤和脾胃疾病。“风药”这个词逐渐被后世医家所用, 药味也不断增加, 但并没有明确界定它的概念。直到清·徐大椿提出:“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 皆属风药。”王明杰等[1]通过查考历代文献, 可知风药原是一个法象药理名称, 理应界定为具备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 所谓“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这类药物质轻味薄, 性味升浮发散, 就像春气之生发, 风性之轻扬。《医学启源》以“风升生”归类, 风具备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征, 按照这一标准衡量, 除《医学启源》列出的20味药物外, 还可以纳入紫苏、浮萍、木贼、蝉蜕、苍耳子、辛夷、葱白、桑叶、菊花、淡豆豉等药物。风药的属性近似风木, 在调节人体器官、经络、血脉、体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 风药在治疗泄泻中的作用
3.1 调畅人体气机
中医认为, 气的升降出入能够遵循固有规律, 是人体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运行而不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所谓“人身不过气血”“百病皆生于气”。脾胃处于人体中焦, 不仅是气血生化之源, 也是气机升降的枢纽, 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必须经过脾胃这个枢纽。临床上风药具有升、散等特性, 不仅能够宣畅气机, 还能够调节气血运行, 助中焦脾胃健运, 如李杲在补中益气汤中用升麻、柴胡助脾之升, 用木香、陈皮助胃之降。常见脾胃气虚, 气滞中焦, 而致脘腹胀满兼有大便溏薄者, 用枳壳、木香助胃气降浊, 从而下气除胀;用葛根、炙升麻、荷叶助脾气升清, 从而升清止泻。
 
3.2 升发体内阳气以胜湿
风属木, 湿属土, 根据五行相克理论, 木能克土, 即风能胜湿、化湿。风药辛香, 性能表现为升浮, 可以升提下陷的清气;辛又能行气, 香能醒脾化湿, 可以调节中焦气机, 恢复升清降浊的功能, 从而泄泻自止。且风药具有辛散香燥之性, 药性轻灵, 故李杲提出“风能胜湿”的观点。有些风药能入脾经, 具有醒脾理脾之功[2]。因此, 素体脾虚、经常泄泻者可运用风药升发体内阳气, 健运脾胃以治疗泄泻[3]。
 
3.3 疏肝解郁, 调肝止泻
肝为风木之脏, 不但具有风之轻扬、升散之性, 还具有木之升发、条达之性。胆者, 属于少阳春升之气, 帮助升发一身之清气。肝主疏泄, 既可以帮助中焦行运化功能, 又能调节肠腑的传导功能。脾为湿土之脏, 肝木能克脾土, 如果肝气郁结, 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肝气横逆犯脾, 导致脾运化功能失常, 从而清阳不升, 湿浊内蕴, 出现腹痛泄泻的症状。风药辛温, 辛能入肝, 促进肝气运行, 开郁散结;性质升浮发散, 彰显了木气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 正所谓同气相求, 风药能顺应肝气升发的特性, 启迪肝胆春生作用, 肝胆条达则脾气中和。利用风药升发的性质能够帮助脾阳恢复升发功能, 从而达到湿浊得化, 腹痛泄泻自止的目的。故肝郁证可借风药之性进行疏解, 且风药有升脾、燥脾、悦脾之功, 治疗肝脾不调之泄泻时, 配伍少量质轻之风药, 既顺应肝木之性, 又能振奋气机[4]。
 
4 风药用量注意事项
风药治疗久泻应严格注意把握用量。李杲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指出:“如病去, 勿再服, 以诸风药之药损人元气, 而益其病故也。”因此, 风药治疗久泻当中病即止。风药治泻虽有奇效, 但需随病证配伍使用, 才能获得良效。
 
5 讨论
中医认为“土湿木郁”是泄泻最主要的病机, 治疗时以抑木扶土为主, 适当配伍风药常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风药属木, 能疏通肝气;风药具备升散之性, 能助脾气上升, 调节气机升降, 升清举陷, 有利于醒脾运脾。风药不仅能升发清阳, 柔肝止痛, 胜湿止泻, 还能够健脾燥湿, 调节中焦气机运行, 升发肝胆阳气, 提高脾阳升清的功能, 达到泄泻自愈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应当把握风药的用量及用药时间, 如果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 容易耗气灼津伤阴。所以, 临床应用时要适量配以养阴药物如麦冬、玉竹等, 用以制约风药的燥性, 这样才能在泄泻的治疗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总之, 风药在治疗泄泻时得到广泛应用,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能在今后临床工作中灵活应用, 合理发挥风药治疗泄泻的功效, 不但开拓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 丰富了临床治疗手段, 还能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明杰, 黄淑芬, 罗再琼, 等.风药新识[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 34 (5) :570-572.
[2]孔文霞.“风药”在泄泻中的运用[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6) :334-335.
[3]段李桃, 党民卿, 张星华, 等.“风药胜湿”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举隅[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9 (3) :95-98.
[4]许琳, 王凤云, 唐旭东, 等.风药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 2016, 57 (23) :1999-2003.
[5]张婷婷, 汲宗惠, 张茂全.论祛风药在泄泻中的应用[J].中医药通报, 2016, 15 (4) :26-27.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武海 刘璐 张景洲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