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骨伤病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中医对不安腿的认识 穴位针刺疗法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10-13
调神论治针刺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实践

不安腿综合征( 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 是 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归属于睡眠障碍的范畴。 主要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双下肢难以形容的感觉异常 与不适感, 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 需拍打下肢或下 床行走方可减轻患者痛苦, 常在夜间休息时加重, 严 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久之则出现烦躁、 焦虑、 甚 至抑郁等精神症状, 给患者带来极为不便。

一、 中医对不安腿的认识

中医将 RLS 归属于 “ 颤证” 范畴。早在 《灵枢·百 病始生》 就有“厥气生足悗” 、 “悗生胫寒, 胫寒则血 脉凝涩” 的论述, 指出寒邪由足下而入, 则阳气受 损, 经脉气血失去阳气的温煦、 推动, 运行迟缓, 甚至 凝结涩滞不通, 筋失所养而发病。外邪侵袭是该病 常见的病因, 以风寒湿邪多见。外邪入里, 机体正气 虚弱, 正不胜邪, 日久气滞血瘀, 脉络不通, 经气失 调, 导致肢体酸痛、 麻木不仁、 感觉异常。明·章潢 《图书编·肝脏说》 记载 : “肝亏则筋急。 ” 汉·华佗 《中藏经》 谓 : “肾生病则腿筋痛。 ” 故筋脉之病, 实则 内应于肝肾。年老体弱, 肝肾亏虚, 则肝不藏血, 肾精不能化生血液, 致气血生成不足, 不能濡养经脉, 经脉拘急, 四肢皮肤分肉失养。肝肾虚弱、 气血不 足、 营卫虚弱为常见的内因 [1 ] 。明·薛已《内科摘 要》 有 : “夜间少寐, 足内酸热。酸久不寐, 腿内亦 然, 且腿内似有抽缩意, 致两腿左右频移, 辗转不安, 必致倦极方寐。 ” 此论述与不安腿的症状极为相似。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中述 : “阴静阳躁, 阳生阴 长。 ” 昼属阳, 夜属阴, 阴主静, 阳主动。肝藏血, 肾 藏精, 精血同源, 阴血虚亏, 不能制阳, 阴阳失调, 则 夜晚当静不静, 反而欲动肢体, 所以不安腿诸症通常 于夜晚出现或加重, 躁动不安, 夜不能寐 [2 ] 。神是 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的总体体现, 心有主血 脉和主藏神两大生理功能, 能起主宰人体整个生命 活动的作用, 形体的不适, 易扰动心神。此病患者通 常以下肢感觉异常为先, 后有强烈活动下肢的欲望, 表现为心烦易躁, 坐卧不安, 至深夜难以入睡等症 状, 此为心神不安, 形神失和的表现, 也是影响患者 睡眠的主要原因。

二、 现代医学对不安腿的认识

现代医学中, 小腿感觉异常主要是由于局部缺 血、 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导致组织缺氧及代谢产物蓄 积造成的 [3 ] 。RLS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发病率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 通常中老年人居多, 并且女 性发率高于男性。临床上将 RLS 分为原发性和继 发性, 原发性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 目前认为可能与 遗传、 脑内多巴胺功能异常有关。继发性 RLS 通常 继发于一些疾病之后, 如Ⅲ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Ⅱ 型腓骨肌萎缩症、 缺铁性贫血、 尿毒症、 妊娠妇女、 胃 手术后、 帕金森病、 糖尿病等 [4 ] 。对于轻度的 RLS 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 而中到重度患者需要规律用 药, 多巴胺能药物为首选。而一些继发的 RLS 首先 治疗原发病,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给予补铁, 下肢 血液循环不良的予以改善循环治疗, 西药治疗 RLS 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不良反应较多, 易出现耐药性, 一 些患者停药后, 症状仍反复发作, 不能获得好的治疗 效果。故对于 RLS 的治疗需要有针对性、 疗效显著 且易于推广的疗法, 临床上从调神论治针刺治疗 RLS, 疗效稳定, 操作方便, 且无不良反应, 具有明显 的优势, 故将典型病例进行总结, 以期从调神论治针 刺治疗 RLS 的方法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患者女, 60 岁。主因双下肢不自主颤动 30 余 年, 于 2015 年 9 月 7 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针灸部门诊。患者自诉怀孕初期无明显诱 因出现夜间双下肢酸胀不适, 产后症状逐渐加重, 夜间卧床休息时, 双下肢不自主上下颤动, 重时捶 床, 须经拍打或者下床活动方可缓解, 白天双下肢无 明显不适感, 于其他医院查腰椎 MR、 双下肢动静脉 彩超、 血沉、 免疫全项均未见明显异常, 遂诊断为 “不安腿综合征” 。曾口服抗帕金森药物治疗, 症状 可稍缓解, 但服药后出现胃脘不适, 精神萎靡等症 状, 考虑药物不良反应较大, 故停药未予其他治疗。

刻诊: 患者神清, 精神可, 双下肢畏寒伴困重乏力, 夜 间卧位时双下肢不自主颤动伴酸胀不适感, 言语流 利, 四肢肌力、 肌张力正常, 腱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未 引出。被迫活动后可缓解, 停止活动后腿动不安可 再次出现。夜不能寐, 纳可, 二便调。舌淡, 苔白腻, 脉沉细。既往体健。中医诊断: 颤证, 证属寒湿阻 络, 筋脉失养。西医诊断: 不安腿综合征。治疗原 则: 益气调神, 温经散寒, 祛湿通络。取穴: 百会、 四 神聪、 水沟、 双侧风池、 合谷、 内关、 太冲、 委中、 血海、 足三里、 阴陵泉、 阳陵泉、 三阴交、 太溪。操作: 常规 消毒, 0. 30 mm × 40 mm 华佗牌毫针, 风池穴直刺 1. 0 ~1. 5寸, 采用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补法; 百会 穴、 四神聪穴针尖均向后斜刺 0. 3 ~ 0. 5 寸; 水沟穴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 3 ~ 0. 5 寸, 施雀啄手法, 以眼 球微湿润为度; 委中穴嘱患者仰卧位直腿抬高后取 穴, 直刺 0. 5 ~1. 0 寸, 行提插泻法, 以触电感达脚后 跟为度, 不留针; 太冲穴直刺 0. 5 ~ 1. 0 寸行捻转补 法, 得气即可; 合谷穴直刺 0. 5 ~1. 0 寸行提插泻法, 得气即可; 余穴均直刺 1. 0 ~ 1. 5 寸, 施以平补平泻 手法, 得气即可。留针 30 min, 1 次/d, 14 d 为 1 个 疗程。治疗 1 周后, 患者诉夜间双下肢抽动频次较 前减少, 酸胀不适感减轻, 睡眠有所改善; 1 个疗程 后, 患者双下肢抽动频次较前明显减少, 酸胀不适感 消失, 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小结

RLS 属于中医学“颤证” 范畴。针刺从 调神论治旨在镇静安神, 舒筋通络, 明显地改善患 者的睡眠, 调神驭气, 散寒除湿, 使下肢经脉气血畅 达, 经脉得养, 拘急得缓。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显 示, 针刺治疗 RLS 取得较好的疗效, 这可能是由于 针刺可改善微循环、 缓解患肢肿痛、 抑制交感神经 功能, 从而促进局部组织代谢, 使受损神经得以 修复 [5 ] 。

该病例中, 患者妊娠初期因孕吐明显, 致气血不 足, 筋脉肌肉失养, 出现双下肢酸胀不适的症状, 产 后体质虚弱, 寒湿内侵, 致使寒湿阻滞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 则发为此病。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因下肢不 自主抽动查体时基本不能找出原因, 主要是根据其 症状来做出诊断, 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 治疗当 从调神论治。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认为 : “神之所 病, 百病之始, 皆本于神; 神之所治, 凡刺之法, 先醒 其神。

[6 ] ” 神为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 气为 神之使, 神为气之用, 气血的运行赖乎心神的调节, 因此, 治疗当先调神, 以神导气, 令气易行, 以通其 经, 气机调达, 血脉调和 [7 ] 。风池穴、 百会穴、 四神 聪穴、 水沟穴、 内关穴为调神组穴。百会穴、 水沟穴 为督脉要穴, 督脉为诸阳之会, 上通于脑, 故刺之可 调神通督, 疏理气机, 通调阳气。四神聪穴为脑部奇 穴, 居巅顶, 其气通于元神之府, 调神健脑益智。风 池穴, 足少阳、 阳维之会穴 , 《黄帝内经·太素》 中 有 : “督脉上入风池, 即为信也” , 多数经脉由此入脑 中, 针刺此穴可醒神利脑。内关穴属心包经之络穴, 联络三焦, 三焦通过其为元气之别使、 气化之通道而 使神得养, 又为八脉交会穴, 通于阴维脉而调五脏之 神。针刺调神组方, 可改善患者的睡眠, 神安则气运 血行, 筋脉得以濡养 。《标幽赋》 中记载 : “寒热痹 痛, 开四关而已之” , 太冲穴调气血, 强肝益, 肾培 元, 合谷穴气血双补, 两穴合用取其祛除寒湿兼养气 血之功 [8 ] ; 足三里穴、 阴陵泉穴分别为胃经、 脾经合 穴,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两穴合用有调 补脾胃, 除湿通络之效; 阳陵泉穴为筋之会穴, 刺之 能舒筋强筋; 快刺委中穴, 使针感下传, 通达下肢气 机; 太溪穴为肾经原穴, 取之能温肾培元, 三阴交穴 为滋阴要穴, 血海穴能濡养全身气血, 三穴相伍能滋 补肝肾, 养血荣筋。

RLS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 病,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针刺从调神论治 为治疗 RLS 提供新的思想, 但还需要一系列的大样 本对照研究, 为临床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学依据。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李晶晶 杨白燕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