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鼻炎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鼻内针刺结合中药自拟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鼻窒临床研究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8-09
鼻窒是指鼻内窒塞不通,时轻时重,可两鼻交替,也可单独出现,病情反复,严重可致长期鼻息不通,甚至嗅觉失灵[1]。西医对应疾病为慢性鼻炎,主要由于鼻腔内粘膜炎症,导致粘膜肿胀,阻塞鼻道,而出现以上症状。该病的发病率高,发病时患者痛苦,鼻内气息不通,嗅觉减退,食欲不振,时有头胀闷感,夜间容易憋醒[2]。且病情易反复,病程长,造成患者心理、经济压力较大,故应及时治疗。中医对于鼻窒不论是外治还是内调都有独到的治疗方法[2],内调能辨证施治,针对个人体质对症用药,外治能针刺局部,疏通经络以通鼻息。笔者通过鼻内针刺联合口服中药自拟方的方法,治疗此类患者效果显著。故进行对比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60例患者均来自2017年1月—2018年4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气滞血瘀型鼻窒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 (鼻内针刺结合中药自拟方组) 和对照组 (中药自拟方组) 。治疗组3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对照组3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ㄢ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孔维佳教授主编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3]中慢性鼻炎的诊断标准拟定。症状:鼻塞为主诉,多为持续性;鼻分泌物不多,粘稠状,不易擤出;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咽干、咽痛、头痛、头昏、失眠及精神萎靡等。体征:鼻黏膜出现增生、肥厚,颜色为暗红色或淡紫色;下鼻甲黏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探针轻压下鼻甲没有弹性;对间充血剂反应不敏感。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由刘蓬主编的“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4]中的辨证标准来确定中医诊断标准。主症:鼻塞较甚,持续不减;次症:可伴嗅觉减退、头痛、头昏、有粘涕;体征:鼻黏膜颜色呈暗红,伴有增厚,下鼻甲肿大,表面不平整,且触之硬实,缺少弹性,对减充血剂收缩反应不敏感;舌象: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象:脉弦涩。判定疗效指标:主证及体征必须,兼见次证1项或1项以上,结合舌脉象。
 
1.3 纳入标准
(1) 西医诊断符合慢性鼻炎,中医符合气滞血瘀型鼻窒诊断标准,病程3个月以上者; (2) 年龄在15至70周岁之间,男女不限; (3) 近1周未服用其他相关药物; (4) 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5) 坚持完成临床试验; (6) 在试验中,同意不使用其他治疗干扰本试验。
 
1.4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 合并心理疾病者及其他重要脏器 (心、肝、肺、肾) 衰竭的病人; (4) 怀疑或确有严重不良生活习惯、药物滥用史或吸毒史; (5) 已知对本药组成成分过敏者或药物过敏体质患者; (6) 未按规定时间及剂量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
 
1.5 脱落标准
(1) 治疗过程中出现针刺相关不良事件,根据医生判断应停止试验; (2) 试验中病情恶化者; (3) 受试者依从性差,自动中途退出本研究。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中药经验自拟方每日1剂,温水冲开,早晚分服,每7天为一疗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记录,共2个疗程。中药经验自拟方组成:赤芍、川芎、桃仁各10 g,红花5 g,老葱15 g (切碎) ,辛夷10 g (包煎) ,白芷、苍耳子各5 gㄢ
 
2.2 治疗组
选取安迪牌针灸针0.30 mm×40 mm毫针针刺双侧内迎香穴及鼻丘。嘱患者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针灸针,借鼻窥器及反光镜照明下,以30°向内迎香及鼻丘部位斜刺进针至黏膜下捻转,待有针感后留针15 min。先后针刺两侧,每日1次;配合中药经验自拟方每日1剂,温水冲开,早晚分服。每7天为一疗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记录,共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慢性鼻炎症状轻重评分量表
(1) 鼻塞:无鼻塞0分;有意识吸气时感觉1分;间歇性或交互性2分;几乎全天用口呼吸3分。 (2) 鼻涕:无鼻涕0分;黏液性1分;黏脓性2分;脓性3分。 (3) 嗅觉:正常0分;略减退1分;用力吸气时有嗅觉2分;嗅觉几乎丧失3分。
 
3.1.2 慢性肥厚性鼻炎体征分级评分量表
(1) 鼻黏膜颜色:鼻黏膜正常0分;鼻黏膜色红1分;鼻黏膜淡紫2分;鼻黏膜暗红3分。 (2) 下鼻甲肥厚程度:无0分;下鼻甲轻度肥厚,与鼻中隔间有缝隙,中鼻甲能见1分;下鼻甲中度,与鼻中隔间缝隙小,可见部分中鼻甲2分;下鼻甲重度肥厚、桑葚状、无弹性、与鼻中隔接触,不能窥及中鼻甲3分。
 
3.1.3 症状量化评估
使用视觉模拟量表 (Vsual analogue scale, VAS) 。VAS评分在1个10 cm的标尺上左端标记为0分,右端标记为10分。鼻部重度病变为10分,无症状为0分,从右向左严重性依次递减。所需评分的症状包括: (1) 主证:鼻塞; (2) 次证:头胀、头晕、鼻涕、嗅觉减退; (3) 体征:鼻黏膜颜色、下鼻甲肿胀程度。
 
由研究人员向患者解释如何将鼻部症状量化为0~10分,再由患者本人填写完成。
 
3.2 疗效评定标准
记录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的积分,通过尼莫地平法公式计算积分: (1) 治愈: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鼻腔检查正常 (总积分改善N≥95%) ; (2) 好转:鼻塞、流涕等症状减轻,局部体征明显改善 (总积分改善95%>N≥70%) ; (3)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总积分改善70%>N≥30%) ; (4) 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前后无明显改善 (总积分改善N<30%) 。
 
3.3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1处理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数据,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慢性鼻炎症状轻重评分比较
数据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慢性鼻炎症状轻重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慢性鼻炎症状轻重评分即鼻塞、鼻涕、嗅觉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1) ,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ㄢ
 
3.4.2 两组慢性肥厚性鼻炎体征分级评分比较
数据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慢性肥厚性鼻炎体征分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慢性肥厚性鼻炎体征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1) ,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ㄢ
 
3.4.3 两组VAS量表评分比较
数据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证、次证、体征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证、次证、体征VAS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ㄢ
 
3.4.4 两组疗效比较
数据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6.7%,且统计结果显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有无疗效的比较上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5ㄢ
 
4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对鼻窒这类病也逐渐引起重视,如何快速高效解决阻塞不通、不能用鼻呼吸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现环境污染等因素日益严重,鼻窒发病率高达40%,且成上升趋势,故应尽早治疗[5]。
 
鼻窒对应西医为慢性鼻炎,临床一般采用鼻内喷剂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会有耐药性,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祖国医学认为鼻窒的主要病机为脏腑虚弱、邪滞鼻窍[6]。若邪气经久不散,阻滞经络气血,而至气滞血瘀,故治疗应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针刺治疗鼻窒古籍早有记载,如《针灸甲乙经》曰:“窒洞气塞……迎香主之”[7]。而本研究的针刺穴位及手法与常规不同,内迎香属于面部奇穴,出自《玉龙经》。位置“在鼻翼内上端”,近下鼻甲外缘处。与上迎香穴隔鼻翼相对。针刺该穴可起到解毒去瘀、祛痰泄热、宣窍通窒之功效[8]。可疏通郁滞、行气活血,一般用于治疗目赤肿痛、中恶等症。解剖证实内迎香穴下部有面动、静的鼻背支和筛前神经的鼻外支。刺激鼻部神经,改善鼻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鼻丘位于鼻腔外侧壁中鼻甲的前下方,为一个突起,西医定位为嗅神经的反射区,通过调节该区,降低鼻部的敏感性,缓解症状。此穴针感明显,酸胀之余常伴流泪、清涕等,属正常现象。两穴合用,益气通窒,诸症缓解,鼻的功能恢复正常。鼻内针刺通阻滞之经脉,清被蒙之清阳,配合针对气滞血瘀的中药内调,共奏行气活血通经之功。
 
一般来讲,气滞血瘀型鼻窒应运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窍的方法来治疗。本中药自拟方中,桃仁、红花能活血,赤芍能通脉,与桃仁、红花相配可行血中之瘀,川芎行气活血,为血中之气药,与加强桃仁、红花、赤芍的行血活血之功,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可活血化瘀、疏通经脉[9,10];老葱可通阳开窍;辛夷辛温发散、芳香通窍,可直通鼻窍;白芷升阳明清气,进而通鼻窍;苍耳子温和舒达,善通鼻窍。全方合用,共奏行气活血、化瘀通窍之功[11]。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论是从鼻塞流涕等症状还是从鼻甲的肥大程度等体征进行判断,都有显著的疗效,可见鼻内针刺对鼻窒患者治疗的有效性。症状量化视觉模拟量表VAS更直观的从各个方面对比了两组的疗效。该量表能较准确的显示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客观性,也能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心理[12]。结合其他量表或辅助检查同时测评,结果准确。综上所述,针对鼻窒的患者,鼻内针刺结合中药自拟方对比单纯使用中药的疗效,该方法从各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起效快,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作者:李岩 王殿一 刘彦麟 井天依 韩凯丞 李文涛
Tag标签:

上一篇: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与分型 中医药疗法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