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穴位疗法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气海穴,三阴交穴,临床缓解与治疗疾病案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09-08
对穴“气海”“三阴交”临床应用举隅

“对穴” 是指两个主治功能相关的腧穴在经络 学说的指导下配合使用, 施以相同或不同的治疗手 法, 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治疗作用, 使得疗效 比单独使用其中 1 个腧穴有所增加, 这样配合使用 的两个穴位称为 “对穴” [1 ] 。对穴理论最早出自《黄 帝内经》 , 如《灵枢·官针》 载 :“偶刺者,……一刺 前、 一刺后, 以治心痹, 刺此者, 傍针之也 [2 ] 。 ” 其实 质为腹背俞募配穴法, 为对穴理论奠定基础。明代 针灸学家高武编著的《百证赋》 记载大量对穴配伍 治疗疾病的内容 [3 ] 。《针灸大成》 问世后, 对穴配穴 理论发展成为建立在丰富临床实践基础上的系统理 论, 而现代临床针灸处方的组成则是建立在对穴理 论的基础上, 由简到繁配穴组方的过程。 对穴 “气海” “三阴交” 的配伍最早见于《百证 赋 》 :“针三阴于气海, 专司白浊久遗精 [4 ] ” , 用于治 疗下元不固之证 。《针灸大成》 中亦有记载 :“产后 血块痛, 气海、 三阴交 [5 ] 。 ” 气海穴位于任脉, 为生气 之海, 具有益气养阴、 温阳散寒和涩精止带的功效; 三阴交属脾经, 是肝、 脾、 肾三阴经的交会穴, 可调动 肝、 脾、 肾三脏, 行气活血, 祛湿通经。气海与三阴交 配伍可以相互促进, 起到益气养阴、 培根固元的作 用, 对多种系统疾病如消化、 泌尿、 生殖、 内分泌及神 经等的功能紊乱与失常, 均可起到调节作用, 从而缓解与治疗疾病。现结合临床病例, 浅析对穴“气海” “三阴交” 于临床中的应用。

气海穴

例 1 功能性便秘

患者女, 59 岁。主因反复便秘 2 年余, 2017 年 3 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 门诊。患者大便不解少则 2 日, 多则 5 日以上, 大便 秘结难行, 常有下腹坠胀感。曾服用西药及中成药 (具体不详), 未见好转。刻诊:神疲气短, 形体消 瘦, 面色无华, 舌红, 少苔, 脉细数。中医诊断:便秘, 气阴两虚型。治疗原则:益气养阴、 润燥通便。针刺 取穴:双侧气海、 三阴交、 天枢, 配以水分、 中脘、 双侧 上巨虚。操作过程:取0. 25 mm ×40 mm 毫针, 毫针 刺法, 常规消毒。天枢, 直刺 1. 0 ~1. 5 寸, 捻转补法 1 min;气海、 水分和中脘, 均直刺 0. 8 ~1. 0 寸, 捻转 补法 1 min;三阴交和上巨虚, 均直刺 0. 8 ~1. 0 寸, 捻转补法 1 min。诸穴留针 20 min, 每周 3 次, 10 次 为 1 个疗程。治疗 1 个疗程后患者自觉便秘症状有 所减轻, 治疗 3 个疗程后痊愈, 随访未复发。

按语:慢性功能性便秘病因复杂, 治疗棘手, 许 多患者滥用或长期依赖泻剂,严重影响其生活质 量。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着较好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因而逐渐受到重视 。《景岳全书·秘结》 云 :“秘结证, 凡属老人、 虚人……多有病为燥结者, 盖此非气血之亏, 即津液之耗。凡此之类, 皆须详察 虚实, 不可轻用大黄、 芒硝、 巴豆等攻伐之药, 以求暂 得通快。 ”故治疗功能性便秘不应滥用泻药, 应审因 论治, 探本求源。本例病患综观舌脉及症状表现, 辨 证为气阴两虚, 气虚则推动无力, 阴虚则肠道失润, 故选用对穴“气海” “三阴交” 健脾益气, 养阴润肠; 上巨虚为胃经腧穴, 又是大肠下合穴 , “合治内腑” , 取之以理脾和胃, 通调大肠腑气;配以腹部诸穴以健 脾养阴, 调理气机, 增强肠道蠕动。诸穴联合应用, 可达到调理肠胃、 行滞通便之功。

例 2 小儿遗尿

患儿男, 9 岁, 主因遗尿 4 年, 2017 年 5 月就诊 于本院针灸科门诊。患儿 4 年来每夜遗尿 1 ~3 次, 不分四季, 白天小便频数, 尿色清。经 X 射线检 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及隐性脊柱裂。曾采用西药 治疗未见明显改善。刻诊:精神倦怠, 面色苍白, 食欲不振, 大便易溏, 舌淡, 苔白, 脉细无力。中医 诊断:小儿遗尿, 脾肾阳虚型。辨证:脾肾两虚, 肾气 不固, 膀胱失约, 气化失常所致。治疗原则:补益脾 肾, 固本培元。针刺取穴:气海、 关元, 双侧足三里和 三阴 交,配 以 双 侧 脾 俞、肾 俞。操 作 过 程: 取 0. 25 mm ×40 mm 毫针, 毫针刺法, 常规消毒。气海 和关元, 均直刺 0. 5 ~0. 8 寸, 捻转补法 1 min;足三 里和三阴交, 均直刺 0. 8 ~1. 0 寸, 捻转补法 1 min; 背部取脾俞和肾俞, 均直刺 0. 5 ~ 0. 8 寸, 捻转补法 1 min。诸穴留针 20 min, 每周 3 次, 10 次为 1 个疗 程。患者针刺 1 个疗程后, 遗尿症状明显改善, 针刺 2 个疗程后痊愈。

按语:小儿遗尿症是指 5 周岁以上小儿, 在无 神经及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 且具有正常排尿功能 的情况下, 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自觉排尿而小便自遗 的一种病症, 轻者数夜 1 次, 重者每夜 1 次或数次, 俗称 “尿床” , 属中医学“遗溺” 、 “遗尿” 、 “失禁” 等 范畴, 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 [6 ] 。《灵枢·本输》 云 :“三焦……入络膀胱, 约下焦, 膀胱不利为癃, 不 约为遗溺。遗溺则补之, 癃闭则泻之。 ” 治疗小儿遗 尿应当联系脏腑经络理论, 全面把握病因病机。本 例患儿因脾肾两虚, 肾气不固, 膀胱失约而致遗尿, 因此选用对穴“气海” “三阴交” 补益肾气, 调理肝、 脾、 肾而止遗。关元为脾经、 肾经、 肝经和任脉交会 穴, 有脾肾双补之功效。配以足三里及脾肾相关背 俞穴, 共奏补益脾肾、 固摄下元之功, 则遗尿可止。

例 3 压力性尿失禁

患者女, 33 岁, 主因产后出现尿失禁 3 年余, 于 2017 年3 月就诊于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产后体弱, 日常咳嗽、 打喷嚏、 大笑或稍剧烈活动时即有尿液不 自主溢出, 曾在西医医院就诊, 服用西药及中成药(具 体药物不详), 未见好转。刻诊:神志清, 精神欠佳, 面 色苍白, 舌淡, 苔薄白, 脉细。中医诊断:产后压力性 尿失禁, 脾肾两虚型。辨证:脾肾气虚, 膀胱气化失 约, 不能约束小便。治疗原则:温肾补虚、 培元固本、 固摄止遗。针刺取穴:气海、 关元, 双侧水道、 三阴交 和足三里, 配以双侧肾俞、 膀胱俞、 次髎和会阳。操 作过程:取0.25 mm ×40 mm 毫针, 毫针刺法, 常规消 毒。气海、 关元和水道均直刺 0. 8 ~1. 0 寸, 捻转补法 1 min;足三里和三阴交, 均直刺1.0 ~1.5 寸, 捻转补法 1 min;背部取肾俞和膀胱俞, 均直刺 0. 8 ~ 1. 0 寸, 捻转补法1 min;次髎和会阳, 均直刺 1. 0 ~ 1. 5 寸。 诸穴留针 20 min, 配合艾灸与火罐治疗, 每周 3 次, 10 次为1 个疗程。患者治疗 1 个疗程后, 症状明显 改善, 治疗 2 个疗程后痊愈, 随访半年, 未诉复发。

按语:压力性尿失禁以成年妇女、 绝经期后和多 产妇女尤为常见, 属中医学“尿不禁” 、 “遗溺” 、 “遗 尿” 等范畴 。《类证治裁·闭癃遗尿》 有云 :“产者不 顺, 致伤膀胱, 或收生不慎, 损破尿脬, 皆能致小便不 禁。 ” 本例病患辨证为脾肾气虚, 中气下陷, 则小便 自遗 。《金匮翼·小便失禁》 曰 :“脾肺气虚, 不能约 束水道而病为不禁者 , 《金匮要略》 所谓上虚不能制 下者也。 ”其病性为本虚标实, 治以补肾固虚, 益气 健脾, 收敛固涩为主。因而选用对穴“气海” “三阴 交” 益脾肾而补元气, 关元、 足三里、 肾俞温肾补气、 固摄下元, 配以膀胱背俞穴及局部穴位, 共奏补肾固 本, 益气止溺之功。

例 4 月经不调

患者女, 36 岁, 主因长期伏案工作而颈椎疼痛, 2017 年 10 月就诊于本院针灸科门诊。经针灸辨证 治疗颈椎病渐好转。后遇月事来临, 月经后期 2 年 余, 经期小腹坠胀酸痛, 喜温喜按, 经量少, 色淡。同 月要求进行针刺治疗。刻诊:神清, 形体消瘦, 面色 少泽, 畏寒喜暖, 舌淡白, 脉细缓。中医诊断:月经后 期伴痛经, 脾虚型。辨证:脾气虚弱, 脾阳不足, 统血 失司, 运化失调。治疗原则:益气活血, 调理冲任。 针刺取穴:气海、 关元, 双侧三阴交、 归来, 配以双侧 足三里、 血海。操作过程:取 0. 25 mm × 40 mm 毫 针, 毫针刺法, 常规消毒。气海、 关元和归来均直刺 0. 8 ~1. 0 寸, 捻转补法1 min;足三里、 三阴交和血 海, 均直刺 1. 0 ~1. 5 寸, 捻转补法 1 min。诸穴留针 20 min, 配合艾灸与火罐治疗, 每周 3 次, 10 次为 1 个疗程。患者治疗 28 日后, 下次月经周期基本正 常, 自觉原有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 2 个疗程后治愈。

按语:月经后期多因身体素虚, 脾胃虚弱, 寒邪 留滞于胞宫或阳虚血衰, 影响冲任, 经血不能应期来 潮。本例病患辨证为脾阳不足、 气血两虚证, 取对穴 “气海 ” “三阴交” , 可调一身之气 , 气充则血有所 统, 配血海、 归来、 关元、 足三里等穴, 平补平泻并用 灸法, 起到温经养血行气的功效, 以上穴位配合使 用, 共奏理气和血, 温经散寒, 通调冲任之功。

例 5 失眠

患者女, 22 岁, 主因失眠 2 月余, 加重 1 周, 于 2017 年 8 月就诊于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自诉 2 个月前因学业压力重, 出现入睡困难, 入睡时间超 过1 h 即易惊醒, 多梦, 每日睡眠时间不足 4 h, 有时 彻夜不眠, 尝试心理疗法效果不佳。刻诊:精神倦 怠, 面色萎黄, 夜间盗汗, 舌红, 少苔, 脉细数。中医 诊断:不寐, 气阴两虚型。辨证:气阴两虚, 阳不入 阴, 心肾不交。治疗原则:补气养阴, 交通阴阳。针 刺取穴:气海、 双侧三阴交、 双侧足三里、 百会、 神庭 和双侧神门。操作过程:取 0. 25 mm ×40 mm 毫针, 毫针刺法, 常规消毒。气海, 直刺 0. 8 ~1. 0 寸, 捻转 补法1 min;足三里和三阴交, 均直刺 1. 0 ~ 1. 5 寸, 捻转补法 1 min;百会和神庭, 均平刺 0. 3 ~0. 5 寸; 神门, 直刺 0. 3 ~ 0. 5 寸。诸穴留针 30 min, 每周 3 次, 10 次为 1 个疗程。治疗 1 个疗程后, 患者症状 明显改善, 治疗 2 个疗程后痊愈, 随访未诉复发。

按语:失眠是由于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导 致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人需求, 患者日间常感 到精力和体力未能从睡眠中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的 一类疾病 [7 ] 。中医亦称之为“不寐” 、 “目不瞑” 、 “不得卧 ” 、 “不得眠” 等 。《类证治裁·不寐》 论之: “不寐者, 病在阳不入阴也” , 故治疗不寐除安神定 志外, 亦应重视维持气血阴阳的协调, 使阴血充养, 卫气充和, 心肾相交, 睡眠正常。本例患者因气阴两 虚, 虚火扰神, 阴阳失交而致失眠, 故选气海、 三阴交 对穴相配补气养阴, 使气血调和, 阴阳平衡。配以足 三里穴鼓舞元气, 化生阴血;百会、 神庭属于督脉, 督 脉总督诸阳, 入络于脑, 脑为元神之府, 又有支脉络 肾贯心;心主神志, 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以上穴 位配合使用可收敛浮越之阳, 使心有所主, 共奏宁心 安神之功。

对穴“气海” “三阴交” 配伍相辅相成, 各取所 长, 发挥协同作用, 使疗效增加, 对于多种临床疾病 均能发挥较好的治疗或加强疗效的作用。古籍中记 载许多对穴均遵循此配伍原则, 如《标幽赋》 云 :“头 风头痛, 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疼, 泻光明与地五” ; 《八脉交会八穴歌》 云 :“公孙偏于内关合, 列缺能消 照海病, 临泣外关分主客, 后溪申脉正相合” 等, 均 属相辅相成之对穴配伍。

此外, 还有一部分对穴的配伍遵循相反相成的 原则, 即相互配合, 相互制约, 对立统一, 平衡阴阳, 从而取得同一疗效。如 《黄帝内经》 中的“缪刺法” , 以及临床上常用的上病取下, 下病取上, 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的取穴原则 [1 ] 。

对穴属于小型的、 固定的、 有效的处方, 在针灸 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 根据腧穴的功能特性进行灵 活配伍, 用以治疗临床常用疾病, 往往起到事半功倍 之效。古代医籍中没有出现“对穴” 这一名词, 而这 一概念却从《黄帝内经》 时期流传至今。众多古籍 中记载大量应用对穴的病例, 为现代使用对穴治疗 疾病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也启发我们要重视对针灸 古典医籍的研究, 从而更好地为针灸临床服务。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李冰融 袁龙 徐斯伟 张开勇 张必萌
Tag标签:

栏目列表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