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胃肠疾病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胃食管反流病壮药穴位给药疗法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8-11-01
壮医药穴指针治疗老年痰气交阻型胃食管反流病39例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引起胃灼热等症状 [1 ] 。由于老年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较正常 人偏低, 胃酸分泌功能低下, 食道动力差等特点, 导致老年胃食 管反流病发病率逐渐升高, 且易复发, 因此造成老年人生活质 量下降;在中壮医外治法的运用过程, 笔者发现利用中壮医药 外治特色治疗老年痰气交阻型胃食管反流病, 能够明显改善老 年痰气交阻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肠道症状, 现总结报道如 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78 例患者全部为我院脾胃科住院患者, 符合《中国胃食管 反流病共识意见》 中制定的诊断标准。治疗组 39 例, 男 17 例, 女 22 例;年龄 63 岁 ~ 81 岁, 平均(71. 00 ± 6. 47) 岁;病程 1. 5 a ~3 a, 平均(3. 45 ±1. 34)a。对照组 39 例, 男 14 例, 女 25 例;年龄 61 岁 ~ 83 岁, 平均(69. 38 ± 6. 87) 岁;病程 1. 2 a ~ 4. 2 a, 平均(3. 21 ±0. 99)a。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及病程等经统 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西医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 共识意见专家组制定的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 [2 ] 中制 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①有典型的胃灼热和反流症状, 且无 幽门梗阻或消化道梗阻的证据, 排除可能引起胃灼热症状的其 他疾病;②内镜下可能有 GERD 的表现。

1. 3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根据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深圳)》 [3 ] 中 制定的痰气交阻型诊断标准评定。嗳气或反流;舌苔白腻, 脉弦 滑。

1. 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者;②近 6 个月来曾经服 用或目前正在服用抑酸药物者, 或影响胃动力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2. 1 治疗组

壮药药液组成及配制方法:八角 20 g, 两面针 50 g, 金不换 20 g, 丁香 20 g, 茶辣10 g, 玉桂10 g, 过江龙10 g, 良姜芋20 g, 土 木香 10 g, 大良姜 10 g(学名:艳山姜)。把上述药物粉碎后用陶 瓷瓶装, 加入 45°白酒4 000 mL, 浸制1 周后过滤取出药液备用。 治疗操作者每次沾少许药液涂敷患者天突、 膻中、 中脘、 上脘、 关 元, 双天枢穴及双侧肝俞、 胃俞、 脾俞穴位上, 接着对上述穴位采 用手指点按、 揉、 摩法进行操作, 每次操作男性 25 min, 女性 30 min, 每日 1 次, 2 周为 1 疗程。

2. 2 对照组

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 20 mg, 2 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 片 5 mg, 3 次/d。两组治疗期间忌生冷、 油腻、 煎炸, 避免过度劳 累。

3 疗效分析

3. 1 观察指标

观察反酸、 胃灼热、 胸骨后烧灼感、 饱胀等症状, 按症状轻、 中、 重度分为 4 级, 分别评为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统计积分, 观 察疗效。

3. 2 疗效标准

主要症状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按改善百分率判定。改善百分 率 = (治疗前总积分 - 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 ×100 %。 痊愈:疗效指数≥90 %;临床显效:80 % ≤疗效指数 <90 %;临 床有效:40 %≤疗效指数 <80 %;无效:疗效指数 <40 % 3.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用 SPSS 11. 5 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数据, 计数资料 采用 χ 2 检验, 计量资料用 t 检验。P <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3. 4 治疗结果

表 1 显示:壮医药穴指针治疗组对主要肠道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表 1 两组肠道症状改善评分比较
组别 n 反酸 胃灼热 胸骨后烧灼感 饱胀
治疗组 39 1. 77 ±0. 86 1. 63 ±0. 58 2. 32 ±1. 15 2. 54 ±1. 32
对照组 39 2. 30 ±0. 92 2. 03 ±1. 09 1. 78 ±0. 82 1. 98 ±1. 42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4 讨 论

胃食管反流病在古代文献 “吞酸 ” “反胃 ” “呃逆” 等范畴中 都可找到相关内容的描述。病位在脾胃, 病机为胃失和降, 浊气 上逆, 其发病多与肝郁、 胆逆关系密切。壮医认为, 胃食管反流 病的发生多与 “痧” 有关, 属壮医谷道病范畴, 壮医药的治疗原 则是通畅谷道, 降逆和胃;壮医药穴指疗法是传统壮医药的发 展, 它能够疏通水道、 气道、 谷道三道, 调节人体气血, 平衡人体 阴阳盈亏, 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4 ] 。通过壮医药穴指针作用 于膻中、 中脘、 上脘、 关元、 双天枢穴及双侧肝俞、 胃俞、 脾俞等穴 位, 具有调节谷道、 降逆消痞、 降气和胃的作用。 本研究中壮医药穴指针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能显著改善反 酸、 胃灼热、 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 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痰气交阻 型胃食管反流病不适症状,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陆廷信 潘小凤 韦月梅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