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胃肠疾病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隔姜温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案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20-03-28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多是因为手术后胃肠调控功能异常导致的以胃排空障碍,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部叩诊有振水音等。国内报道PGS发病率为0.6%~7%,国外报道为5%~10%,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一般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胃手术区域迷走神经受损、胃泌素下降,术后解剖生理改变等有关[2,3]。PGS一旦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机体恢复和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隔姜温针灸法治疗1例PGS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分享验案如下。
 
患者,男,58岁,2018年8月16日初诊。主诉:腹胀,进食困难10d。患者于2018年8月4日因胃癌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术后2d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后加重,甚则食入即吐,伴有恶心、呃逆等症状。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胃排空障碍,提示:胃瘫。遂给予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严格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肠道内外营养支持及应用促胃动力药物胃复安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本院针灸一科救治。入院时症见:上腹部胀满不适,喜温喜按,厌食,时有恶心,呕吐,呃逆,无矢气,尿量少,10余日未排便,睡眠欠佳。查体:体温(T)36.4℃,脉搏(P)86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130/86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暗黄,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持续胃肠减压1 200mL/日,鼻胃管营养支持,腹部切口愈合良好,上腹部触诊柔韧感减弱,按压有呕吐感,胃部叩诊振水音阳性,听诊肠鸣音减弱。舌暗淡,苔白腻,脉沉细弱。西医诊断:术后胃瘫(PGS);中医诊断:痞满(脾胃虚弱型),治宜温胃止呕,健脾化湿,理气行滞,培补元气,采用隔姜温针灸治疗。取足三里(双)、中脘、天枢、关元、内关(双)、三阴交(双)等穴位。将新鲜的老姜切为直径2cm、厚0.2~0.3cm的薄片,中间用三棱针刺数孔,孔以针柄顺利穿过为准。将艾条切成段状,长度约2cm,备用。操作方法:嘱患者仰卧位,腧穴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使用0.30mm×40mm安迪牌毫针直刺中脘、天枢、内关、三阴交15~20mm,内关用泻法,三阴交用补法,其余各穴平补平泻。足三里直刺25~30mm和关元向下斜刺25~30mm,施提插、捻转补法。得气后,把穿有小孔的姜片从针柄的末端穿过,使姜片贴于皮肤,再将艾段插于针尾,点燃临近皮肤的一端,使针和姜片变热(内关以针刺为主,不用灸法),此时患者能感觉到胃脘部有温热感,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若患者灼热不耐受,取医用镊子调整艾段,以免灼伤皮肤。艾段燃尽,清理灰烬。每穴灸3壮,每日治疗1次。治疗第2日后,持续胃肠减压减至1 000mL/日,腹部胀满感、恶心,呃逆减轻,有排矢气。治疗第3日后,持续胃肠减压减至700mL/日,腹部胀满感、恶心明显减轻,呃逆频率减少,面色红润,肢温,精神好转。治疗第5日,持续胃肠减压减至300mL/日,拔除鼻胃管,有饥饿感,可进食粥糜,精神较前好转。治疗第6日后,持续胃肠减压<100mL/日,患者自述腹部胀满感消失,无恶心、呃逆感,大便每日1次,量少,质稀,小便正常,排气正常。治疗第8日后,不适症状均明显好转,拔除胃肠减压管,大便成形,两日1次,可进食易消化食物。继续治疗1周,患者痊愈出院,嘱患者注意休息,近1个月内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品,以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经电话随访2周预后良好,未见复发。
 
按语:术后胃瘫综合征应归属于中医“痞满”“胃反”“纳呆”等范畴,病位在胃,但与肝、脾有关。究其本源,多是由于手术创伤损伤正气,脾胃虚弱;脾胃脉络受损,脾失健运,津液不能运化;胃失和降,传导失司,加之手术创伤后气滞血瘀,腑气不通,浊气上逆所致。本病是以脾胃虚弱为本,中焦受阻,气滞、血瘀、饮停为标的虚实夹杂证候。目前现代医学治疗PGS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采用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间断用温盐水冲洗胃部、肠内外营养支持、应用促胃动力药等[4],但临床效果不佳,具有一定不良反应,且治疗费用高,不易被患者接受。隔姜温针灸是集针刺和隔姜灸法于一体的治疗方法。姜是治疗反胃、呕吐最有效简便的方法,被称为“呕家圣药”,利用姜之特性,再借助灸火之热力,达到加强温通经络、补益脾胃、疏通胃气的效果。正如《医学入门》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学术特色,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更绿色,更健康,是治疗术后胃瘫的理想方法之一。
 
《医学启源》载“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故选穴关元,培元固本,补益温中,调整胃肠功能。“六腑以通为用”,故取天枢疏调胃腑,理气行滞,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所说“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用各殊也”。“肚腹三里求”,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要穴,且“合治内腑”,具有调理脾胃、理气活血、扶正培元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可增强幽门括约肌收缩振幅和收缩频率,使胃蠕动波幅升高,加强胃肠蠕动,推动胃排空[5]。《针灸甲乙经·卷九》曰:“腹胀不通,寒中伤饱,食饮不化,中脘主之。”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会,又是任脉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与足三里合募相配,共同调理腑气。内关为手厥阴络穴,通于阴维脉,手厥阴经脉下膈、络三焦,阴维主一身之里,有宣通上中二焦的作用[6],主治腹胀、腹痛、呕吐等。三阴交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交会穴,主治腹胀、泄泻、脾不运化水湿等症。诸穴配伍,共奏扶助正气、温补脾胃、通腑导滞、理气活血、调畅中焦气机的功效,从而促进PGS患者胃肠蠕动和胃肠调控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疗法操作简单,安全经济,疗效较好,患者接受度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讨论研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庆.加味大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3):76-77.
[2]侯献兵,周立芳,巩春江.术后胃瘫验案[J/CD].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7,6(3):110-111.
[3]陈纪凤双,翟秀芳.针刺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43例[J].河南中医,2015,35(12):3124-3125.
[4]陕飞,季加孚.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4):340-343.
[5]林亚平,钱力伟,刘凌宇,等.针刺足阳明经腧穴对胃运动功能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1):57-60.
[6]陈振虎,徐发彬.针刺“胃三针”治疗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7):496-497.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杨春白雪 吴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