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络 摩擦 穴位 指压 疗法 足疗 穴道 针灸

尿潴留

秘方栏目: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穴位 按摩 经络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穴位图

尿失禁八髎穴配合艾灸

人体穴位经络图解大全 www.didiv.com 发布时间:2019-03-13
深刺八髎穴配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50例
 
尿失禁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有研究显示, 急性期尿失禁的发生率约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34.6%, 恢复期尿失禁的发生率则高达50.9%。如何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本研究以深刺八髎穴配合艾灸对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 其中男34例, 女16例;年龄43~79岁, 平均 (61.9±4.3) 岁。观察组50例, 其中男31例, 女19例;年龄41~78岁, 平均 (62.8±3.9) 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脑梗死及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3];符合《泌尿外科学》中尿失禁的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脑卒中前排尿功能正常;可见尿失禁、肢体障碍等症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意识清醒,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非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尿失禁者;合并糖尿病、泌尿系统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脏疾病或意识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即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安斯泰来制药 (中国) 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681]治疗, 饭后口服0.2 mg, 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深刺八髎穴配合艾灸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取患侧良肢位, 取八髎穴, 利用2.5mm×100mm无菌针灸针斜刺入骶后孔, 进针深度以针感传至会阴部或会阴前部, 然后自两侧次髎、中髎部位连接G6805低频脉冲治疗仪电极线, 选择连续波, 频率设置为50Hz, 每日1次, 每次20~30min, 每周治疗5d。同时取患者神阙、关元、气海等穴进行艾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尿失禁程度。
 
3.2 疗效评定标准
以美国泌尿协会临床症状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 包括夜尿间隔时间、夜尿次数、排尿次数、排尿是否急迫、有尿意是否能忍到厕前、用力等诱因诱发排尿、24h漏尿次数等, 各症状评分由轻到重分别为0、1、2、3分;以各项评分之和为症状评分。 (1) 尿失禁程度分级:无尿失禁为Ⅰ级;用力屏气时可见尿失禁为Ⅱ级;行走或活动时可见尿失禁为Ⅲ级;直立、翻身时可见尿失禁为Ⅳ级。 (2) 临床疗效分级:治疗后患者尿失禁程度为Ⅰ级, 症状评分减少程度不少于90%为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尿失禁程度为Ⅱ级及以上, 症状评分减少程度不低于60%, 但未达到90%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尿失禁程度为Ⅲ级, 症状评分减少程度未达到60%, 但不低于30%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 ]表示, 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 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优于同期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 尿失禁程度比较治疗前, 两组尿失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尿失禁程度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4.760, P=0.029<0.05) 。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多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致使血液难以流入大脑而引发的一种脑组织损伤疾病。该病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 发病后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造成极大影响[5]。尿失禁为脑卒中患者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患者多伴有尿急时不自主漏尿、尿频、夜尿等症状。分析其作用机制, 主要是由于逼尿肌反射亢进、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所致, 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威胁极大, 因此临床上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及治疗。常规西医治疗该病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 但其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认为, 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属于“遗尿”范畴, 多因脑卒中患者, 尤其是老年患者肾阳虚衰、肾气不足, 且多伴有膀胱失约, 水道无权, 故引发遗尿。因此, 中医通常将温肾固摄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6]。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及尿失禁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针灸治疗在改善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 八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经络所致, 主治所及。八髎穴位于腰骶骨, 距离膀胱较近, 针感可直达病灶;深刺还可促使针感更接近病位, 加强针感, 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2) 通过电针针刺八髎穴, 可促使针灸针与脉冲电流连接, 从而作用于骶髓神经, 阻止神经细胞自身的电生理活动, 干扰异常骶神经反射弧, 调节膀胱、尿道括约肌及盆底功能。 (3) 关元穴为强壮要穴, 具有补肾益气、培元固本的功效;中极穴为膀胱募穴, 具有益肾、利尿、缩泉的功效[7]。对两穴进行温和灸, 可达到通调水道、振奋元阳、培补下焦的功效, 对提高膀胱约束力, 促使膀胱恢复固摄能力有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深刺八髎穴配合艾灸治疗, 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靳晶, 刘江华, 姜磊, 等.深刺八髎穴配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 (12) :53-5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2014)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 (6) :435-444.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 (4) :246-257.
[4]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5] 王金果, 李伟, 李鹏.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分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 29 (4) :31-32.
[6] 方武阳, 陈海艳.电针联合隔盐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 (12) :8-11.
[7] 刘艺, 许纲, 黄敬.不同频率经皮神经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 (5) :562-566.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蒋美荣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